目前分類:物理治療與粗大動作發展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孩子呱呱墜地之後,藉著各種感覺訊息不斷輸入大腦,開啟一連串的學習而建構各種能力。透過感覺訊息 和身體運作不斷地互動和協調,人類也由簡單的身體反應去完成一項簡單的目標,逐漸發展成較高層次目標的複雜動作,這就是人類邁向更成熟學習能力的指標。其 中,最重要的是大小肌肉發展。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VBS56台〔健康兩點靈〕長期和專業醫師整合,以淺白的內容,在每天下午兩點,介紹與討論與我們每個人有關的健康醫學的內容。
行健骨科暨足踝中心院長朱家宏醫師日前於TVBS56台〔健康兩點靈〕談足踝保健,現將錄影資料轉放至YouTube上,歡迎大家上網收看!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鏡小醫 2009.7.15發表於[眼鏡小醫的腳ㄚ故事館]

近年來,夾腳拖開始成為美女鞋櫥裡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甚至有人說:「如果你還沒意識到美足的重要性,即使身上穿得再漂亮、臉上化得再好看,也是不能被原谅的……。」配上美甲藝術,成了最強的流行驅動力之一!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生率為千分之二十的幼兒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項並不罕見的骨科病症,雖此髖 關節為位於肢體深部,異常時不易發現,不過在健保對幼兒健康檢查項目中,出生一個月新生兒的骨骼檢查中,即包括此項髖關節發育的檢視,可見其重要性,且只 要一歲以內發現幾乎可以不必開刀治癒。遺憾的是,小兒骨科醫師的臨床經驗,一歲以內發現就醫者不及三成,可見父母對此病症疏忽,造成日後治療上的困難,甚 至影響正常行動。因此父母為寶寶換尿布時,請注意看看孩子兩隻腿部,是否有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情形。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眼鏡小醫 2007.07.11發表於[眼鏡小醫的腳ㄚ故事館]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眼鏡小醫 2009.7.3發表於[眼鏡小醫的腳ㄚ故事館]

小兒扁平足到底要不要治療,牽涉的因子很多;您可以從長期或短期的角度考量,也可以從功能或美觀來思量,考慮經濟情況,考慮別人的觀感……,但是,究竟應該怎麼樣面對才不會過與不及?這是個哲學問題,就像牙齒要不要矯正一樣,值得我們深思。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月份育兒生活雜誌訪問板主關於嬰幼兒選擇鞋子的注意事項。 討論小兒步態,各種鞋型及材質,做為為人父母的參考。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家長常會懷疑寶寶是否有O型腿或是扁平足,有些爸媽甚至會自行拿繃帶綁住孩子的雙腿,試圖矯正,想讓孩子從小就有美美的腿型。
但是這樣做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嗎?寶寶的腿型發展究竟會經過哪些歷程?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剛出生時,會產生膝內翻,類似O型腿(左);直到2歲左右開始出現外翻,類似X型腿(右);要等到5至7歲左右,腿部才會逐漸變直且發育定型(中)。(照片提供/盧愷莉)

 

2歲8個月的小強(化名),被帶到治療室評估發展狀況。看他跑跳自如,詢問他的媽媽,怎麼會想帶他到醫院接受檢查?媽媽說:「我看他走路兩腳開開的,好像是X型腿,也好像有扁平足。」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鏡小醫 2007.10.17發表於[眼鏡小醫的腳ㄚ故事館]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叫做兒童骨骼成長的鐘擺現象呢(pendulum phenomenon)?!這是說,兒童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因為受到出生前胎位的影響,先天體質的差別,再加上生產過程的壓力,下肢通常有傾向“O”型腿的外型!這種“O”型腿,隨著學習走路而負擔體重,承受不了負荷,而有加重的傾向!一直到了兩歲左右,肢體有自動矯正卻容易過度矯正的情形發生,便相反地產生了“X”型腿。而“X”型腿在24歲時,因為關節負荷隨體重及活動力而加重,並在不正確的坐姿及蹲姿推波助瀾下而加重了程度!幸運的是,超過了四歲,又開始會自動矯正;到了六、七歲已逐漸接近正常了!這種由“O”“X”到直的變化,就好像是時鐘的鐘擺一樣,所以稱做鐘擺現象;而其中過程所產生的“O”型腿及“X”型腿,我們通稱為「非疾之病」--- 是一個問題,但卻是一個不必太擔心的問題。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衡對孩子的動作發展非常重要,若平衡能力不足,容易導致姿勢控制不良、動作發展遲緩,甚至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身、坐、爬、站、走」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父母應該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上適時給予輔助,讓寶寶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身高和體重,一歲前的寶寶通常會經歷人生非常重要的動作發展 「坐、爬、站、走」。何時能坐起?怎樣可以多爬?能不能放手讓他去走?相信也是父母關心的議題,以下就由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蔡文心,以及成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暨成大醫學院骨科學科教授林啟禎,為您一一解惑吧!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三代同堂,或是父母雙薪家庭,由於白日無法照顧小孩,因此多半會交由阿嬤等長輩照顧,一來為自己親人、二來又比較放心,不過卻時有所聞,老一輩阿嬤常 會將孫仔放在螃蟹車,任其四處横走,也許只為圖個照顧方便,然而,小兒復健科醫師卻指出,在提早利用雙腳力量、缺少爬行的訓練之下,恐為造成日後感覺統合 失調的元兇之一。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每位家長來說,寶寶正常的成長是最令人關注的焦點。然而「大鳥慢飛,大器晚成」這兩句話,在小寶寶身上不見得適用,因為發展有其黃金時期,錯過此期將事倍功半!而且每一項發展均是下一個發展的基礎,想要走得好、跑得快,首先就要「爬得巧」。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門診常常被問到:「我的小孩什麼時候可以坐學步車?」我常常反問:「為什麼要坐學步車?」也常常被問到:「坐學步車會不會造成O型腿?」最近上網路上搜尋有關學步車的文章,大致上觀念還算正確,不至於像其他醫學知識在網路上有些誤導。不過也看到了一位媽媽上網詢問有關學步車的問題,她堅持要的是有科學依據的。當然,現今醫學強調的是證據基礎,因此我們就來談談有關學步車迷思的醫學證據。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