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個妹妹回台省親,閒聊起來才發現,我們共同的童年回憶竟然都是睡在榻榻米上聽母親講西遊記的故事。
目前分類:洪蘭教授 (22)
- Sep 10 Sat 2011 12:23
爸媽溫馨陪伴,孩子愈受教
- Aug 04 Thu 2011 03:58
離譜的右腦革命
人的大腦有兩個腦半球,雖然各有所司,卻是相輔相成。正常的人左右腦半球是聯結在一起,「焦不離 孟,孟不離焦」的,只有極少數的病患左右腦中間的聯結被剪開。這些「裂腦」(split brain) 病患的研究,讓我們瞭解兩個腦半球在沒有另一半抑制時的特殊功能,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把兩個腦半球單獨分離出來訓練。
- Jul 24 Sun 2011 02:28
用心,決定成敗的關鍵
一位老師跟我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是不用功,而是不用心。叫他做的都會按照吩咐去做,只是不用心去想中間的關係,以致辛 苦讀進去的資料沒有放對地方,變成白讀。另一位老師說,不只孩子不用心,連大人也不用心,她跟朋友約在高鐵車站見面,朋友臨時有事不能來接她,請別人代 勞,但竟然沒有把見面地點的細節告訴來接的人,害她在車站多等了半個多小時。她生氣的說:「換人接沒關係,但要講清楚,怎麼可以這麼不用心,丟下一句『去 幫我接』就不管了。」
- Jul 18 Mon 2011 01:31
不必學浮士德交換青春
生命裡沒有什麼路是白走的,只要過程中學到東西,都是值得。在母親嚴格管教下,果真唸到博士成為知名心理學家的洪蘭,為何鼓勵學生多讀歷史、學習自知,走自己的路?若要學那浮士德去換青春,為何她說她不要?
- Jul 17 Sun 2011 18:50
大腦裡的鏡子神經元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夫妻臉,夫妻做久了面孔會相似,當時覺得不可思議,面孔怎麼可能改變呢?想不到最近看到一篇報告,竟真 的有這回事。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給大學生二十四張十二對夫妻的相片,有的是剛結婚時拍的,有的是結婚二十五年後拍的,請學生把最相似的對子找出來,結果發現 結婚越久的正確率越高,實驗者說人的情緒會相互影響,表情會導致臉部肌肉和線條的改變,結婚越久相處在一起的時間越多,交互影響的結果就產生夫妻臉了。科 學家在猴子大腦的運動皮質區發現了鏡子神經元(mirror neurons)。當猴子看到別人拿東西吃時,牠自己大腦掌管那個動作的部位會活化起來。
- Jul 17 Sun 2011 18:47
子代的成功才是成功
一位山地鄉的老師憂心忡忡地打電話給我,開學才兩周,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女生就已經逃學三次了,每一次他們都能及時把她找回來,但是他擔心這種事會不斷上演,防不勝防。我聽了也很難過,因為這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又早熟,每次去 她的學校,她都會跑過來緊緊地抱住我,把頭貼在我的腰上,讓人覺得她很渴望有人愛。問她的老師,果然是從小沒有母親,隨著阿公、阿嬤長大。去年阿嬤過世 後,這個孩子沒人管了,現在就是別人要管她也管不動了。幸好她的部落很團結,做到了希拉蕊.柯林頓所說的「同村協力」(It takes a village.),一發現她沒來上學,全村的人,外加管區警員,都出動,把她找回來,但是找回人找不回心,我也擔心這種事會再發生。中輟生是一個千頭萬 緒的社會和家庭問題,在現在講求立竿見影的政治生態中,大家都選擇把頭埋在沙裡,不去看它,美國Vandelbilt大學計算出一個中輟生的社會成本是一 百三十萬美金,這是一個沒有選擇餘地,必須要面對的事,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
- Jul 17 Sun 2011 18:44
神經迴路的奧妙
中國人說「相由心生」,心情可以改變相貌,但是一個實體的東西怎麼會因為一個抽象、看不 見的東而改變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神經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所謂的靈魂(soul)或心智(mind)不過是大腦訊息處理歷程的產物罷了,如果大腦病變,行為就會隨著改變,過去廣告所說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從大腦看來是對的,我們的經驗會改變我們的神經連接,而神經連接所造成的迴路其實就是我們的記 憶和思想,也就是我們的觀念。神經迴路一旦連接牢固,要改變它很困難,所以觀念的改變也很困難。
- Jul 17 Sun 2011 18:33
管教多點愛,大腦不受傷
我記得之前洪蘭教授也有寫過一篇是說:如果這社會做了壞事卻得不到應該有的懲罰,那麼讚美好的事情這社會還是會變好,只是效果沒那麼快,要慢慢得才看得出影響....
- Jul 16 Sat 2011 15:49
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 Jul 16 Sat 2011 15:44
可以信任,不能放任
前幾天,中國時報登了一篇署名青枝的讀者寫的「教育孩子我錯了」,大意是她讓兩個孩子上了標榜自由與開放的體制外學校,強調順著孩子個性發展,結果 孩子在人際關係上和生活態度上有許多缺失,養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個性。她覺得很後悔:老大當兵時無法忍受部隊的管教,差點出了人命;老二太過自信,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在金錢上不能量入為出,弄得負債累累。
這位媽媽非常自責,認為是當初自己尊崇自由、響往開放式教育,而過度強調孩子的自我發展,使得他們無法融入團體,造成今天的不適應。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父母的緊張,不知道教養的尺寸要怎麼拿捏,才不會過猶不及。
- Jul 16 Sat 2011 15:40
孩子需要甜蜜的家
有個十二歲的孩子,剛剛參加完國小畢業典禮,正要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卻因為家庭不和諧,讓他選擇從十六樓跳下,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個消息令我既難過又惶恐,因為自殺已躍升為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個原因,遠超過意外死亡,同時台灣的憂鬱症患者年紀也降到了十三歲。最近街頭一直有人舉著「饒了孩子吧!」的大牌子,異常醒目。我想「饒了孩子」不只是在課業上,不要逼迫他無日無夜地重複做練習題;在感情上,也不能把孩子作為夫妻吵架的出氣筒,或離婚談判的籌碼。
- Jul 16 Sat 2011 15:36
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最近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媽媽說她狠下心讓孩子搭校車上下學。雖然孩子一直說搭車是件很恐怖的事,語氣不僅是對不確定的不安,甚至是乞憐,但是為了孩子好,她還是狠心要孩子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 Jul 16 Sat 2011 15:30
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
有一位朋友為了她讀國中,正在青春風暴期的孩子對她講話不禮貌,進出不打招呼,無視這個母親的存在而感到痛苦萬分,央求我與她孩子談談,於是約了孩 子出來喝下午茶。想不到,這個孩子說到母親時的口吻竟是非常的不屑,說母親說一套,做一套,表裡不如一,客人來時親熱的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數落客人的不 是……,令我非常的驚訝,沒想到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當長大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時,便開始看不起父母,行為叛逆起來,因為他覺得「你也不過如此,不配管我」。
- Jul 16 Sat 2011 15:26
有多少孩子因為我們的無知,黯淡一生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恐懼上學而常逃學,後因自殺在醫院中才被診斷出來為失讀症(dyslexia)。她一夜之間老了十年,看到我,抱著我痛哭,她說她哭的不是這個病,而是她冤枉了孩子這麼多年。她一直以為孩子是懶、不長進、是廢物,不知道原來是病。
我聽了很感慨。
- Jul 16 Sat 2011 15:22
拋開語言暴力,孩子聰明情緒穩
想要孩子聰明伶俐,爸媽不要經常罵孩子、說刻薄的話,否則孩子不僅大腦整合變差,小腦也會異常,他的情緒、注意力和記憶能力都會受影響。
- Jul 16 Sat 2011 15:08
從大腦發展看兒童教養
品格培養,是一個從小就得教的歷程;它得在生活中慢慢養成,就像品味、風度一樣無法走捷徑,不能去補習班得來……。
- Jul 16 Sat 2011 15:03
大腦發展不宜任意催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