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寶寶腹瀉原因區分不易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林炫沛指出,要知道寶寶怎麼會拉肚子,首先應了解「腹瀉」的定義,並不是單指解稀便、解水便而已,當然更不必與腸炎畫上等 號。所謂的「腹瀉」必須是和寶寶原本相當固定的大便型式、次數來做比較,其所含水份增多,可能帶有粘液或顏色有所改變,大便次數也較平常增加才算數。


哺餵母奶或擬母奶之配方奶的小寶寶,大便往往相當稀水而且帶點酸味,顏色大都呈漂亮的黃色,大便次數一天少則三、五次,多則達十次以上的少量大便。只要寶寶能吃、能玩、能睡,臉色紅潤、表情正常,體重又能穩定增加,那麼這樣的大便型式對這個寶寶而言,便是正常,不算腹瀉。


另外,嬰幼兒在滿月之前,不管餵食何種奶水的小寶寶,由於消化功能不十分成熟,尤其對於脂肪及乳糖的消化能力尚差,因此大便幾乎都是糊糊水水的樣子,一直要過幾個星期之後,大便才會逐漸成型,此即所謂的「收屎」。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碧峰也指出,「腹瀉」這個名詞意謂著排便次數增加或糞便中含水量的增加,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與慢性腹瀉。一般以發作時間持續在兩週以內為急性腹瀉,超過兩週以上為慢性腹瀉。但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寶寶腹瀉,醫師在短暫的門診時間裡,要區分原因並不容易,因此只能就臨床症狀的觀察, 如血便、膿便、是否合併發燒等,並且參考糞便分析檢查,包括吸數情形、大便細菌或病毒培養、及病菌或寄生蟲的血清檢查等,診斷出一個最可能的病因。


張碧峰醫師表示,引起嬰幼兒腹瀉原因很多,其中急性腹瀉多數屬於急性腸炎,不少的嬰兒是受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大部份引發腸炎的細菌或病毒是經口進入,但 有些病毒感染如細支氣管炎,也會併發腹瀉。此外,有些家長常常會認為,嬰幼兒長牙也是導致腹瀉的禍源,但事實上是因為嬰幼兒長牙期間,胃腸免疫系統較差, 加上他們又喜歡亂咬東西或伸手入口,在不知不覺中,吃到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物品,因而也容易得到腸炎而致腹瀉。 

 


腹瀉嚴重脫水會危及生命

腹瀉不只是開發中國家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性兒童常罹患的疾病,台北榮總小兒胃腸科主任吳子聰就表示,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估計,每年約有三至五百萬 兒童因腹瀉死亡,即使在美國等已開發的國家,四歲以下兒童在過去十年中,每年約有五百名腹瀉死亡的病例,其中八成患者年齡小於一歲,其主要原因為:水份電 解質不平衡及持續的腸絨毛萎縮造成營養不良。


當腹瀉厲害而水分又補充不夠時,會造成脫水。輕微脫水,病童可能只有皮膚和口唇乾燥、眼眶及腦前囪門輕微下陷。中度脫水時,腦前囪門或眼眶下陷更明顯,尿量也會減少,此時常併有血液酸中毒而致呼吸急促的現象。而嚴重脫水,可能會併發休克及急性腎衰竭,這時會有生命危險。 

 


寶寶腹瀉時"吃"的小祕訣

引起寶寶腹瀉原因有很多,當中以感冒引起最多;感冒所引起的腹瀉,一般是屬於「滲透性」腹瀉,即大便次數變多,且含水量增加,此時寶寶的居家照顧就是家長十分重要的責任了。 

  1. 禁食
    第一步便是給予禁食一餐。有些家長誤以為,拉肚子食物拉掉了,更該補餵一餐,結果造成吃愈多,腹瀉愈嚴重,腸道破壞愈激烈;不是造成腹瀉時間延長,便是造成「慢性腹瀉」的合併症。而一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體重太輕,不宜禁食太長,以八小時為限。 

  2. 以「半奶」餵食
    所謂「半奶」是「全奶」一半濃度,也就是依正常水量給予雙倍,或水量一定奶粉量減半;每次給予的奶量不宜太多,原則上以不超過90克、150㏄為限。寶寶可能因此無法滿足口慾期或缺乏飽足感,時常吵鬧不安,此時少量多餐,要比每次大量不利腸道的好。 

  3. 用米湯代替奶粉
    是腹瀉時十分良好的奶類替代品,因米湯本身較易吸收、濃度較低,也是一種溫和的收斂劑。然而它的蛋白質含量十分低,不宜長期食用。

  4. 補充電解質 
    市售的運動飲料,都可使用;但因其含糖成份及滲透壓都太高,較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電解質,因此較小幼兒使用時,可給予對半加水;或者是選用醫療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液,其成份較合乎生理需求,也可以做為處理腹瀉的好幫手。

  5. 選用「醫瀉奶粉」
    它是針對腹瀉幼兒,造成腸道乳醣缺乏及蔗糖缺乏,所研發不含乳醣、蔗醣之配方奶粉;然而腸道往往要二至三星期才能恢復,因此持續給予「醫瀉配方奶粉」或「豆奶」,以漸進式的調回原配方奶粉,為一較為保障的作法。

  6. 使用藥物要注意
    有時感冒引起的腹瀉,是因就醫處方藥物中含「廣效性抗生素」,造成腸內正常菌落改變,使幼兒消化力減退,造成稀水便,嚴重甚至造成「偽膜性大腸炎」,甚至有致命危險。因此所謂「消炎藥」等抗生素,是不宜任意使用的,使用時若有腹瀉更應提高警覺,並停止使用。 

總之,對於腹瀉的小寶寶而言,應該做詳細的評估及檢查,並且儘早做處理治療,以避免發生合併症,防止其演變成慢性腹瀉。而適當的處理,可使病童保持良好的營養與生長。


1.正常的嬰兒大便

新生的嬰兒在哇哇落地後,通常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會解出大便來,這時佒的大便呈墨綠色、黏稠狀,是出生前在胎兒腸中形成的,內含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 胎脂,以及一些腸內脫屑等物質,這種型態的大便叫做「胎便」。大約三至四天以後,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是有一點錄色,質地 則是黏糊狀且不成型,約一週後就變成嬰兒期的大便。


2.喝母奶的嬰兒大便

嬰兒的排便與其餵奶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餵母奶的嬰兒大便,通常都是黃至黃綠色,質地是稀糊或軟軟,微帶酸味或乳酸味,有時大便中會混雜一些白色的顆粒,這 是正常的。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大便次數可由每餐一次到每日數次或隔日一次不等,有些寶寶每餐必解便並不是拉肚子,而是嬰兒胃部裝滿食物或奶水後,引起腸管蠕動而有便意,稱為胃腸反射性排便,這是正常生理現象。而另一方面,母奶容易被消化吸收,沒有殘渣存留,因此較少形成大便。只要寶寶排便順暢,沒有困難現象,體重也有增加,大便次數的多寡並不重要,一般須等到兩、三個月後,大便次數才會逐漸減少且定型。


3.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大便

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兒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大便的顏色有黃色、黃棕色或墨綠色,因為有蛋白分解,臭味較難聞,而且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次數由一 天二到三次不等。然而有一些寶寶胃腸的蠕動對飲食的反應程度不太一樣,所以大便的次數差異會較大,只要大便的型態不是稀稀水水的(可能是拉肚子了),或是 乾乾硬/硬的(便秘),都沒關係。


一般來說,每一個嬰兒的大便情形都不太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發育一直很好,父母不須 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操心。但是,如果次數突然增加,氣味奇異,聞起來酸酸臭臭的,大便的性質也變得稀稀水水的,就是異常的現象。若再加上某些其 他的症狀,例如:發燒、嘔吐、不安、食慾不振等現象,就務必帶寶寶到醫院找小兒科醫師診治了。


4.異常的嬰兒大便

一、便秘
   通常便祕是指排便的次數減少,便量少且硬,並且伴隨有排便困難或疼痛的現象,並非只有排便的次數減少就叫便秘。我們在面已經談過,哺餵母奶的嬰兒大便的 次數差異很大,有時兩、三天才解一次是很常見的,即使餵奶粉的嬰兒也會有這種情形,只要排便沒有困難,父母不用擔心寶寶沒有每天排便。但是剛生下來不久的 寶寶,因為他們的肛門括約肌還沒發育成熟,往往無法將腸子裡的大便一次排完,因此,殘留在腸子裡大便的水份會慢慢被腸道吸收,造成寶寶在下次排便時,會有 好像便秘的樣子,剛開始臉紅耳亦好像很困難,等到將前端的硬便解出來之後,後段就很順暢了。

  而且只是前段的大便較硬,後段的糞便是濕軟的,這種現象不叫便秘,等寶寶逐漸長大後此現象會消失。造成便祕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1)奶粉的濃度沖調不當:
  有些家長因為育嬰知識不正確,或是末按照奶粉罐上的指示沖泡,以至於濃度太稀而造成便秘。
 
 (2)嬰兒飲食改變:
   有時候寶寶由喝母乳轉為吃奶粉,而是更換奶粉的品牌時,會發生這種現象;或者在開始添加副食品時,體內水份的攝取量改變,排便的規律也可能有些不正常, 甚至有一些便秘的現象出現,甚至有一些便秘的現象出現,大部份這些現象都屬於暫時性的,如果在每次餵奶前先餵寶寶喝一點開水,等寶寶慢慢喝一點開水,等寶寶慢慢適應新的飲食後,排便自然漸漸的正常。
 
 (3)餵食全脂奶粉或高蛋白奶粉:
  這是因為其成份特殊的關係,例如:奶粉中的鈣、磷比例不平衡,磷的吸收會抑制鈣的吸收,因此,使奶粉中含有很高的鈣,但是鈣、磷的比例不對時,還是無法被吸收。血液中的鈣離子不夠時,嚴重者會引起嬰兒油筋現象;而大便中的鈣含量太多,久而久之大便會變硬。
 
 (4)嬰兒的活動量及氣溫的改變:
  寶寶慢慢長大時,活動量也會愈來愈多,而且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水份會經由皮膚的蒸發、出汗、尿尿、或呼吸中排出,此時若寶寶奶吃得少或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也會使得腸道因水份減少而造成便秘。
 
 (5)身體疾病的影響:
   有些疾病如先天性巨大結腸症、腸壁神經不足引起的腸蠕動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可導致排便失常而造成便秘,而若是肛門狹窄或且門裂傷,寶寶會因排便 困難或疼痛而忍住不解以致次數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大便在直腸內愈積愈多也愈硬。總之發生這種狀況時,因為要小心留意,以便提供醫師作為診斷上的參考。

  其他如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便秘,則必須經過細心的觀察,與醫護人員共同研究找出解決的辦法。


二、腹瀉
  「腹瀉」簡單的來說就是大便次數增加,大便的性質變得比較稀黏樣或稀大便,大便較酸或有惡臭味。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約可分為以下幾點:

 (1)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的感染。
 (2)腸道本身的炎症疾病。
 (3)與飲食有關的問題,如食物牛奶的過敏,
  乳糖耐受不良,食物中毒,飲食過量等。
 (4)情緒及功能的異常,如緊張性大腸症候群。
 (5)服用藥物如抗生素:
 (6)腸子本身有解部及機械性異常,
  如開刀後的腸段短小症候群等。
 (7)腸道外分泌腺的異常,如膽道閉鎖、慢性胰臟炎等。
 (8)營養不良、免疫機能障礙、重金屬中毒、
  藥物中毒,腫瘤等。
 (9)感冒或泌尿道發炎也會引起腹瀉。
 
  媲之,腹瀉只是一種臨床表現,重要的是一定要小寶寶就醫,嬰兒的腹瀉與大孩子甚至大人都不同,他們很容易持續惡化,而發生一連串併發症,最後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重複感染及對小寶寶的生命造成威脅。
 
  其他如大便帶有血絲,血塊、像果醬般的黏性血便,或是大便顏色灰白等,均是不正常的情形,父母得特別留意,也可以將尿片上的大便留著提併醫師診斷時參考。細由以上的說明後,爸爸媽媽是不是覺得原來換尿布還有這麼大的學問哩!

 

 

 

出處:http://bobolandd.pixnet.net/blog/post/21562521-%E3%80%90%E8%B3%87%E8%A8%8A%E3%80%91%E5%AF%B6%E5%AF%B6%E6%8B%89%E8%82%9A%E5%AD%90%E5%97%8E%3F

PS:多喝母奶就是最好的修復辦法,因為母奶對腸​道修復的功能非常好:
最近乳鐵蛋白這個物質非常的夯,因為它除了可以"""促​進腸道細胞生長,骨頭生長,還可以對抗各種細菌,病毒,​以及寄生蟲,簡直是無所不能。"""而目前已知乳鐵蛋白​最濃的來源,就是初乳,高達3.1–6.7 mg/ml,再來是一般的母乳,有1.0–3.2 mg/ml。而很多人以為喝牛奶會有得到乳鐵蛋白,很抱​歉,牛奶裡的濃度只有0.001-0.49 mg/ml,而且還是未加工前的濃度,低到一整個不行,​所以別指望它了,還是喝母奶才是王道。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archives/155616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Rainy 的頭像
    happyRainy

    HappyRainy的部落格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