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舌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伴隨著感冒出現。當發生感冒時,地圖舌容易變得比較明顯。地圖舌的紅斑區域,有時會改變形狀或移動位置,所以又叫作游走性舌炎。如果注意看紅斑塊病變區的話,會發現舌面上原有的絲狀乳突不見了。
台北榮總一般兒科主任宋文舉也指出,細心的父母如果發現六個月大以上寶寶,間歇性哭鬧、夜不安眠、吃奶時會吐出奶嘴或乳頭,不妨仔細檢查一下寶寶的舌頭,或許會發現其上出現一些奇怪的斑紋,似天上的雲朵般,大小及形狀皆不同,有紅有白相互交雜著,這便是「地圖舌」。
宋文舉說,人體舌頭表面上,有許多細小的纖毛(味蕾),正常時其排列整齊有如毛毯一樣平滑。當舌頭表面某一區因不明的原因,纖毛被破壞而消失了,就呈露出基底的紅色黏膜,而在其四周的纖毛會增厚,圖形周圍相對較高突,顏色較為淺白,就是地圖舌了。
地
圖舌最麻煩之處是,每一個病變區都會自然的痊癒,但同時在其他附近又有新的病變繼續在發生,如此周而復始,舌上的圖形也不斷改變。由於地圖舌可能與精神心
理壓力、過敏、口腔內狀況等有關,所以整個過程約可達數月之久,不需要任何的治療亦會自然恢復。不過臨床上,也曾見過反覆發作而數年不癒的個案。
地圖舌常見於兒童,女性多於男性。地圖舌病因尚未明確,在口腔科門診時,常會遇到患者誠惶誠恐地問醫生:如果地圖舌長期不好,時間久了會不會癌變?對於此,醫界一般的看法,認為地圖舌應不至於癌變,所以患者無須過於憂慮。
地圖舌對生活、健康影響不大,病人無須過分擔心,但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以防合併感染,對於口腔的感染病源,應及時治療或處理
此外應調節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勞累、惱怒,同時調整睡眠避免疲勞,或治療月經不調;注意飲食衛生、營養均衡,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此外應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變態反應的食物,如海鮮、魚蝦等。
再者,應注意排除可能誘發地圖舌的刺激因素,例如:不食用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戒掉菸酒嗜好、保持口腔衛生、用軟毛牙刷刷牙、合理飲食及多食新鮮水果、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可直接服用維他命B群。
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表示,中醫因經常透過舌頭的色澤、形狀、舌苔來診查疾病,所以當病患出現「地圖舌」(中醫稱「花剝苔」)時,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即代表當事人有過敏性體質,甚至從兒童時期開始,鼻子容易過敏,或皮膚過敏者,通常比較容易有地圖舌。
中醫舌診可以辨別人體臟腑氣血盛衰,舌頭分為舌質(顏色與舌體)和舌苔;舌色主病的舌色分五種,即淡白舌、紅舌、絳舌、紫舌和青舌。舌形的變化比較,須視具
體情況而定,一般包括胖瘦、老嫩、裂紋等一些特殊病態的形狀。舌苔主病:黃苔、白苔、灰苔、黑苔、厚苔、薄苔,都跟病情息息相關。
一般說來,舌質淡紅、舌苔薄白為正常舌象,不同的生理狀況,或體內不夠「環保」時,亦會顯示出不同的舌象,例如:感冒時容易出現白苔;口臭、便秘的人常常出現黃
舌苔;疾病後期常出現黑舌苔;腸胃功能失常,食物停滯在胃中久久不得消化,容易感到腹脹氣及從胃中排出食物的味道,並出現腐苔、膩苔;久年胃潰瘍疾病者,
常出現沒有舌苔的光剝苔(鏡面舌);至於水腫病人,則舌頭普遍胖大。
所以下次當您起床照鏡子看到舌頭上的厚苔時,先別急著使用刮舌苔器刮除舌苔,想看看最近的生活飲食起居是否不正常,亦或是身體生病了所發出的警訊,不妨請中醫師把脈看診以查出您體內環保是否出了問題。
振
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鄧正梁則認為,究竟地圖舌要不要治療?不可一概而論。基本上,如果僅僅是舌苔花剝,無疼痛,邊緣清晰,可以是一塊,也可以是幾塊,逐
漸擴大,相互融合成較大的剝脫區,全身也無任何不適症狀,可以不用治療,但如果舌苔長「地圖」兼伴有症狀,即須治療!
鄧正梁指出,中醫認為地圖舌伴有症狀,多數見於虛證,常見的有以下兩種:
一為陰虛,常出現舌苔花剝,剝苔處色紅,嚴重者有疼痛,舌質紅而較乾,有的口內有糜爛,同時有咽乾口燥,五心煩熱,面紅升火,消瘦、盜汗等症狀。治療可以用滋陰降火的方法。內服藥可用六味地黃丸,口內糜爛的可用藥膏塗於患處。
一為氣虛,常表現為舌苔花剝,舌質淡卻胖胖的,舌上潮潤,面色虛白沒有神采,疲乏無力,語聲輕微,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可以用補氣健脾法治療,如四君子湯,健脾補氣。
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jw!Mp02iHyGAxbyyt84yY4UkjOFSUg-/article?mid=3169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