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孩子肚子痛的情況非常常見,其中常被家屬忽略而延誤就醫甚至導致併發症的,就是腸套疊。腸套疊顧名思義就是一段腸子跑到另一段腸子裡面,最常見的為迴腸套結腸。在台灣的真正發生率並不清楚,一般國外的統計發生率約在千分之一至四之間。



導致腸套疊發生的原因大多無法得知,推測可能與腸道淋巴結腫大所造成之異常蠕動有關,也可能在病毒感染,胃腸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生。只有少部分可能是其他疾病所造成,如過敏性紫斑、腸息肉、腸憩室,甚至是一些腸道腫瘤或手術所造成。

 


腸套疊比較困難的是在診斷,因為腸套疊大多發生在較小的小孩,據統計百分之六十的病例發生在一歲以下的小孩,而百分之八十的病例發生在二歲以前,且男生為 女生的四倍。在這個年紀的小孩言語的溝通能力不佳,當身體有不適時多以哭鬧來表現,就醫時端賴家屬所提供之訊息來加以判斷。

 


腸套疊有三個典型症狀:間歇性腹痛或哭鬧、果漿樣的大便,再加上腹部摸到香腸狀腫塊,但真正如此典型的病例卻相當少見。大部分的病人只有間歇性的腹痛哭鬧,或伴隨噁心嘔吐,必須依賴醫師的高度警覺性,並予以腹部超音波及肛診等檢查,才能及早發現。

 


一但懷疑有腸套疊,腹部超音波是最方便,診斷率最高的工具。腸子套疊處在超音波下會呈現出「箭靶」(target)或者是「偽腎」(pseudo-kidney)之特徵。確定診斷後,必須立即到放射科安排下消化道攝影,利用顯影劑所造成之液體壓力,或是利用特殊儀器灌空氣,以空氣壓力幫助腸套疊復位。由於空氣較無污染性,空氣復位灌腸已經較顯影劑灌腸腹位普遍很多了。

 


通常在發病24小時內,大多可以復位成功而且少有併發症產生,但仍須注意有無復發,因為復發率可達10%。如套疊時間太久,放射科復位不成功或有腸壞死穿孔的情況發生,則必須以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根據套疊狀況而有很大不同。90% 以上的病人只需將套疊的腸子推開復位即可,術後恢復快,大部分在一週內可出院。少數患者套疊的腸子已經壞死,甚至穿孔導致腹膜炎,此時腸子切除、甚至腸造 口都有可能。另外有合併腸息肉、腸憩室、或是腸道腫瘤者,將套疊的腸子推開復位後,也必須將這段不正常部位切除。這類病人術後恢復較慢,大部分需一週以上 才可出院。

 


腸套疊雖然大多原因不明,但有人注意到似乎在春天及秋天感冒流行季節較多。家長多注意小孩子的異常腹痛,再加上臨床醫師的警覺,才可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出處:http://www.pedsurg.idv.tw/intussusception.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