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婦普遍接受超音波檢查後,胎兒水腎是最常被發現的異常。據估計,胎兒在產前超音波被診斷為水腎的發生率為1.4%,其中有一半在出生後,水腎自行消失。至於產後仍然存在的水腎,除了有些經檢查後得到確定的診斷外,新生兒水腎最常見還是被歸類於輸尿管腎盂阻塞。


理論上,阻塞對腎臟而言可簡單的定義為“明顯”的尿液排出受限,但實際上要定義“明顯”卻不容易,在新生兒尤其困難。因此在新生兒及幼兒,阻塞是看它對腎臟的影響,這影響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評估。

評估水腎的重要性的並不是很容易的事。醫師會根據幾個觀察來判斷:

1.超音波檢查水腎的大小

這是最常用的檢查,可以測量腎盂的大小。雖然大小在統計上與阻塞有相關性,但超音波檢查還是不能用來診斷阻塞的存在,也不能預測其預後。新生兒的水腎有時 僅是暫畤性的,隨時間、水份的多少、膀胱的漲滿與否而變化。超音波檢查要得到可靠的結果必須是一連串連續的檢查,根據腎臟的變化才知道阻塞真正存在與否及 其重要性。另一該注意的現象是對側沒有水腎的腎臟,如有比正常還快的生長,即所謂代償性肥大,表示患側之水腎功能下降,很高的機會是阻塞造成。

2. 核子醫學檢查兩腎的相對功能及排出功能

核子醫學檢查可測量腎臟排出含同位素的化合物的速度,用來評估腎功能及尿液排出是否有阻塞的情形,也是診斷最重要的工具。新生兒因腎絲球及腎代管之功能尚未成熟,所以此檢查在新生兒較不能確定阻塞的存在,但如有一個快速的排出,則可以證明沒有阻塞的存在。

這些檢查是幫助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對一個水腎進行手術的重要指標。不過,就像任何其他檢查,都有其限制,例如嚴重功能不良的水腎卻不一定是阻塞引起的;相反 的,功能尚可的水腎也不一定是沒有阻塞。醫生必須瞭解各種檢查的限制及不可靠性,並能配合患者之年齡,才不會讓水腎在觀察等待中使功能受損,或被開一個不 必要的手術。

 


處理

基本原則是如能證明一水腎是因阻塞引起的,就該手術治療,但由於各種檢查的缺點,無法快速又可靠的診斷出真正的阻塞,新生兒的水腎到底要早點手術以保留腎 功能,還是觀察到腎功能開始變壞才治療呢?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密切的觀察及追蹤檢查,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手術,並使腎功能的損害降到最小。以下是密切觀察 的建議:

1. 在產前或產後發現有水腎的嬰兒,出生後應及早安排超音波及核醫檢查,獲得資料可與以後的檢查比較之用,也決定後來追蹤的頻率。


2. 檢查的頻率與腎功能有關。如患側腎功能超過40%,三個月後再檢查就可以了。如30-40%,兩個月後再檢查。如20-30%,則一個月後再檢查。如低於20%,則兩週後就要重複檢查。腎功能愈差,檢查要愈早,以免腎功能損害太大。


3. 如在追蹤期間,患側腎功能改善或都在40%以上,超音波也顯示水腎沒有惡化、沒有對側代償性肥大,表示患側水腎並非阻塞造成,故不必手術。相反的,如腎功能變壞,或水腎變明顯,應馬上手術。




作者:錢大維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Rainy 的頭像
    happyRainy

    HappyRainy的部落格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