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有一次去逛啄木鳥本來想買施巴給咩用,還好買之前有先想了一下去找朋友擠一些來試用XD
回家弄了一缸泡泡浴咩果然很障礙,一碰到就跳針
觸覺防禦很妙,包壽司、球身上彈跳她都ok的..就是某些眉角不行
===
問與答:
Q1~我的雖然都愛用手抓飯吃,但是只要飯粒黏在手上用不掉就會跳針,也算是觸覺防禦的一種嗎?
A1~這樣來說有點籠統
孩子的表現有時是大人養成的習慣,有時是觸覺她真的不喜歡,很難單從這句話來評斷...
但是不影響社交生活真的還好,有的人很嚴重是吃飯時一直盯著手指的,一沾上飯就大哭大鬧,那種比較有改善的迫切需要...
倒是如果媽媽想測試也可以用手沾顏料或玩沙來看看孩子的反應:)
美勞遊戲:請孩子撕一些紙,然後教他手指沾漿糊貼在畫紙上,另外像和麵粉、玩黏土、水彩等等也是很不錯的觸覺遊戲
Q2~多年來,我總討厭某些觸感這是觸覺防禦的緣故嗎?
像是..我很不喜歡粉狀物乾乾的感覺,ex:寫粉筆,我渾身不舒服,一定要用衛生紙包住
ex:涼糕,雖然我愛吃,可是不愛用手去拿,一定要用牙籤;包水餃,我喜歡把手沾的濕濕的..所以水餃皮上的水分很多= =
A2~這種比較有可能算觸覺防禦...像我也最多只能接受用前三指吃炸雞,再多我就要跳針了,哈哈哈哈
可喜的是:人可以練習跟克制的,厭惡感在我心理,跟老公在一起時也許會嘟嘟嘴心情不好,但不至於影響到生活或變成朋友的困擾、翻桌大哭等,所以還不到需要治療的地步,只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就好,能忍受就還好,遇到感覺到不舒服就適時的避開,會比較開心點:)
Q3~是不是只要有改善就沒關係了?我家老大2歲左右碰到"沙子.頭髮"會大哭大鬧,現在不怕沙子,但是對頭髮還是不喜歡,一根頭髮在身上都會露出厭惡的表情,但是已經不像小時候會大哭大鬧了,且也不排斥剪頭髮 & 我犯的錯誤就是:老是限制兒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要碰,因為"很髒",導致他長大就真的什麼都不敢碰。沙子,除了他不喜歡那個觸感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嫌髒,後來改變我的態度,只要沒有危險性的就隨便他了,髒了,再洗就好
A3~感覺統合有80-90%都是在肚子裡就發展好的,有些觸覺防禦是後天造成的,那樣會比較傾向於心理障礙
例如:有天你吃飯吃到手指黏黏的,然後你家人用非常非常嫌惡的表情跟態度跟你說你超超超超髒或他什麼都不講,但表情就是很嫌棄你,從此以後在你心理對黏黏的投射就是髒,就是討厭等這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有時大人的處理態度也很重要
有些觸覺可以有些不行,有些又換情境就可以,有些是特定的人可以,而且就像文中說的:尊重孩子的不同
雖然一樣是碰觸,自己主動地碰觸(active touch),或被別人碰觸(passive touch),腦的解釋就會完全不一樣。有觸覺防禦的孩子也許能自己玩羽毛或棉花棒,但若是由別人使用羽毛或棉花棒碰他時,便會馬上感覺不舒服。一般而言,母親的碰觸最舒服,能被接受的程度也最高;而陌生人的碰觸則是最不舒服的。因此,不論在治療或課堂上,治療師與老師需要先贏得孩子的信任才能獲得碰觸的默許。雖然這些孩子對觸覺的排斥往往讓旁人很難理解,然而惟有多尊重孩子的感受,才能為孩子帶來更多成長的空間。
Q4~看完分享後覺得咩好敏感喔~如果不懂其中緣故我應該會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膽小,甚麼都怕...
A4~講到這個,有時表現也會跟氣質有關,像咩咩是她本身個性就謹慎+媽媽每天都觀察他,有些媽媽線條粗的,其實也很難發現細節
然後接觸東西的氣質,其中有個向度叫做:屈避性..指的是遇到新玩意兒時,孩子的行為是會覺得很新奇想躍躍欲試的還是很謹慎考慮再三的,在外人看起來也會有很多差異:)
Q5~如果孩子不願意玩沙,是應該讓他先站邊邊看?還是叫他用手摸再抱他下去?
A5~你可以跟他一起下去,如果他還是很怕,讓孩子坐你身上或是請爸爸抱他做你對面,這樣可以減低孩子的恐懼
===
延伸討論
Q1~請問下面情形算是聽覺的觸覺防禦嗎?還是只是發展上因為不懂的害怕?
害怕的聲音出現,我就必須得或蹲或坐在身邊陪他:
玩具裡時鐘滴答的聲音,電風扇轉動的躁音(小型可以摸扇片的不會),離的很遠也沒關係
突然下雨,雨打在遮雨棚上的聲音....
他很謹慎,坐捷運可以乖乖安靜30分鐘不停觀察旁人(只要對方不是主動要碰他,他反而可以先去摸別人)。到陌生的地點要先跟他介紹環境,陪他到處摸摸晃晃,一段時間後才有可能稍稍離開我身邊。就連在自己家裡,有朋友或是其他小朋友來訪,我都得在場,完全沒有主場優勢,個性謹慎以及相當怕生!
另外,到底常帶出門就能改善怕不怕生嗎?週遭實在太多這種聲音了....我有時覺得是他氣質問題,但我有個同學雖然是讀社工可是也在早療機構工作了一陣子,她跟我說,很多時候是媽媽的教育方式也有影響
我很認真思考,真的像那些人說的,因為太少出去晃嗎?可是本來個性不就是有熱情跟害羞嗎?
A1~這種不算,怕生跟等待時間長短有時是氣質問題,然後怕聲音這件事情..可以參照這篇:輕鬆教導孩童面對恐懼:http://www.facebook.com/groups/247317075367555/doc/252152971550632/
氣質是天生的,而且每個人不同...怕生是氣質,有時多帶出去,刺激更多對寶寶影響更大,反而不好
然後..在大一點,個性建築在氣質的上面,而先天跟後天是互動的,所以先天不穩定氣質的寶寶,在良好的依附感的幫助下,過了幾年再回去看,已經跟他本來的氣質不一樣了...
就像咩,他高需求(比例是每五個有一個),以前都要睡大人身上,但是有良好依附感的加持,一歲到陌生地方就亂飛了...因為她覺得安全感如影隨形、不害怕
咩小時候遇到不常出現的朋友來家裡,我都會說不要理他,他ok時自然會來找我們,我們先聊天..說聲「嗨」打過招呼就等孩子,也別熱絡跟視線接觸
有距離的,安全的"觀察...<<---這是一項很重要的發展,就像有的人孕吐很厲害也是一項重要的發展一樣(古代沒有冰箱,所以東西容易腐敗,孕婦的味嗅覺會比之前更敏銳,就是為了避開不ok的食物跟味道,保護孩子用的功能)。而「認生」這件事是氣質影響居多,只是之後會有一項影響的要件:就是家長的態度
例如:每次當你孩子認生的時候,你會不自覺的說;「唉啊,她就是怕生..」然後把孩子靠向你說:「媽媽就是愛你這個樣子」不自覺的會"增強"認生的表現,因為你告訴孩子,媽媽喜歡被你這樣的需求,最好別人都不要來,我是唯一依附感...那樣也會很慘=.=
Q2~如果孩子不願意玩沙,是應該讓他先站邊邊看?還是叫他用手摸再抱他下去?
A2~你可以跟他一起下去,如果他還是很怕,讓孩子坐你身上或是請爸爸抱他做你對面,這樣可以減低孩子的恐懼
===
後記1:真是喜出望外,咩連續兩天玩沙,每次都差不多40-50分鐘..
今天晚上她拿顏料來找我說要畫畫,我問她:不用任何東西、用手可以嗎?
咩居然答應了耶,這是她第一次答應我要手指畫(可是我只有擠一點點顏料出來,因為我心理覺得她可能一沾到就會放棄)
沒想到咩真的很瀟灑的用手指畫畫了,還持續了一陣子...等到四根手指都有沾到顏料時才開始叫我幫她擦手,這是好的開始,我很滿意!!!
後記2:轉眼間就過了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