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1:孩子目前1Y8M(女),昨天保母跟我說她會欺負別人:社區活動中心有一些玩具,晴晴常常去玩,所以她認為那些玩具是她的,別人要玩她會生氣打人。像這時候該怎麼引導她呢?我想找些文章給保母看。

還有,晴晴不乖時,保母會打屁屁跟打手心,所以現在我只要跟晴晴說,你不乖喔~她就會自己打自己的手心跟打屁屁,這樣好嗎?



「咩咩與咩媽」回應:

1Y8M認為東西是她的&用搶奪的方式拿取東西,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建議可以先看完這兩篇文章,幫助我們瞭解孩子的狀況再來細談:

不是問題,還需要學習~談友伴關係的衝突

http://happyrainy.pixnet.net/blog/post/68938593

建立孩子的物權觀念

http://happyrainy.pixnet.net/blog/post/68715463

 

文章裡面有講到的重點為:
1.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最喜歡說「這是我的」,他不是自私也不是小氣,他只是不瞭解為什麼需要分享玩具,自然不喜歡有人去動他的東西。

-->這關係到兩歲孩子的「自我」萌發,他知道哪些東西是他的,他要維護他的東西,這個行為也等於孩子維護他的自我及"主權",這是很重要的歷程,一個應該要自我中心的孩子,如果在這個時候都沒有自我中心除非孩子的氣質很特殊,不然就表示他的自我沒有發展起來(請注意...這個時期錯過了,也許他這輩子很難在找回"自我",他不瞭解自我是什麼,也就是長大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那種,有沒有很嚴重?有~@@ )

我們要幫助孩子做他自己...也就是說「自我中心」是一個過渡時期,孩子現在自我中心是因為他還無法同理別人(這是三歲左右的能力),他心中眼中都只有自己,當你把他的自己移除時,那他心理剩下什麼?答案是:空的...但是,就像引導情緒方法裡面講的:你同理他的情緒,不表示你贊同他的行為...我們可以用一些話語來引導孩子的感覺

例如:昨天我們回鳳山去找阿公阿罵玩,回家前到了大東藝文中心去散步,散到一半咩咩發現阿罵有背一個小包包,她也可以背,就跟阿罵拿取(咩非常愛背小包包),然後拿得時候我有先跟她說:「這個東西不是你的喔,是阿罵的..阿罵讓你背一下,等一下要還知道嗎?」咩:點點頭..

一路上三不五十就跟她預告:這東西不是你的,你知道厚?等一下要還阿罵,那是阿罵的東西...最後我們要離開了,我叫咩把包包還阿罵,咩不肯(加上那時她很累很想睡了就很扭)把包包緊緊抓著,然後我跟他坐在路邊,我說:「這東西是你的嗎?」咩:點頭..我:「這東西是阿罵的」咩:沒說話,我:「我們要回家了,你把東西拿去還給阿罵,那個不是你的東西」

(公公知道我們要回台南,又有點晚了,怕耽誤我們回家的行程,他就叫婆婆把裡面的東西拿出來,包包給咩咩,但我說:不行~一直重覆:這東西不是你的,不能拿走,還回去!!!媽媽沒有說可以拿,咩也不敢帶走,然後婆婆就一直跟公公說:媽媽說不能帶走,他在教小孩)

最後..婆婆說:「阿罵知道你很喜歡這個小包包對不對?下次回鳳山,阿罵在給你」媽媽:「不行~那個不是你的東西,下次回鳳山也不能給你,把包包還給阿罵」咩最後自己把包包拿下來還阿罵了,我們馬上讚美他:「你好乖喔,你知道這個不是你的東西,你把東西還阿罵了,你好棒」然後結束...

我知道公婆其實很高興,覺得咩聽得懂人話XD 然後事情的重點在於我們沒對咩大吼大叫,沒有揍他、利誘他、威脅他或是搶他東西..(咩的個性,一旦搶了他東西情緒會沒完沒了),只有讓他慢慢把東西交出來..

也只有這樣:這個行為才會慢慢內化到他心理,形成他道德里的一條線!!!!共勉之~

 

 

 

2.一到三歲的孩子開始產生自我意識和所有權概念,當他發現其他人在侵犯自己的「利益」時,由於他的口語表達尚未成熟,就很可能採取攻擊的行為,用「行動」來表示自己不開心的感受。


 因此,小小孩在一起玩時,爸爸媽媽最好在附近陪伴,當孩子出現粗魯或打人動作時,爸爸媽媽就要立即介入,把孩子拉開,並且馬上轉移他的注意力。當然你還是要不厭其煩的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也要幫助他瞭解對方的意圖,教導他怎麼解決搶玩具難題。有適當的引導,加上孩子不斷累積和友伴相處的經驗,動手打人的問題自然會越來越少。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社交,不教而殺謂之虐!!!我們要教他的"不是限制",而是教他如何透過"社交行為"(大家都認可的行為)取得東西,例如:教孩子拿之前先用問的、交換的、排隊、等一下(記得越小的小孩等待時間越短,不要選等太久的,成功率會比較高)等等..這樣孩子可以學習到除了直接拿、搶、哭、打之外的拿取方式...

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不管他手上拿什麼,試探性的問他:媽媽可不可以吃一口?可以不可以分一個給我?如果他願意..大大增強他說:「哇~你會"分享"ㄟ,你好大方喔」塑造分享的好感跟氣氛...但如果孩子不願意就算了,下次再試...總會有成功的一天,最怕有的大人覺得:你不分享是十惡不赦..請記得,分享是要你情我願的,如果一講分享就把孩子的東西拿走,那不叫分享,叫搶奪..而你是強盜嗎?小孩小他沒能力,等以後大了她會覺得這樣對別人沒什麼不對,她也是被這樣對待的


打也是一樣..保母會打他,那孩子學會用打來處理事情一點都不奇怪,越小的孩子越會學習大人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大人用打的來要東西或請孩子閉嘴,也就是教孩子以後也學會用打的或其他不正當的方式來讓別的孩子閉嘴,透過模仿大人的動作轉成孩子內心的價值觀很可怕的...


而且講到:你不乖喔~她就會自己打自己的手心跟打屁屁..感覺好慘
表示孩子覺得「不乖的人就是應該被打」,這個對我來說..是很嚴重的一件事

不乖的人就應該被打:

1.別人不乖,所以我們可以打他?
2.要乖,不然我會被打,那什麼是乖?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哪裡分得清楚什麼是乖?還是..遵從你的意就不會被打,不遵從你的意就會被打?你的意是什麼?那孩子""他自己""呢?除非你能跟他解釋這個行為被限制的意義,不然她沒有她自己......

然後就算解釋了行為也不用罰孩子啦,有的孩子就是不懂才會去做,懂了幹嘛去...

行為的塑造前提在於:你的孩子懂"規則"了沒?還是只是懂"棍子"?

如果她只懂外力的約束(棍子、大人犀利的眼神、不聽話要罰站、打手心、面壁等),那道德的線在她心理也不會升起來,只有棍子在規則才在,棍子不在規則就不在..這樣的孩子會是你想教出來的孩子嗎?

 

談到這裡..我也會反思:保母帶幾個小孩了?根據經驗法則也應該要瞭解這時期小孩在做的事情,是過去的小孩每個都氣質特殊?還是他用了什麼方法把孩子的行為壓下來了呢? 一.一

 



Q2:自已的孩子都會有想打下去的衝動了...何況是保母,忽然想到晴晴的夜奶頻頻,會不會跟白天的事情有關?


「咩咩與咩媽」回應:

想打下去跟打下去是不一樣的,大人要為自己的失控行為負責,不要有太多藉口

很多打完小孩的人,常常會說因為他實在太壞了,所以我失控,然後你還會有朋友來贊同你,跟你說:對啊,如果是我的小孩早就打下去了,或是上次我的小孩壞壞時我也打他巴掌ㄟ,看他的樣子整把火都上來了,氣不過才揍他,都是他逼我的...


小孩壞?什麼叫壞?很多大人連壞這個字都定義不出來,那何以用這個字套在孩子身上?

而且小孩行為不ok跟大人失控是兩回事,你可以不要失控啊,但是你沒有,你的克制力差、你的耐性不夠、你的方法太少、你的藉口太多、你的行為太差..這些都是你的問題,但是..小孩有回頭來說你嗎?

有時生完小孩大家會想把小孩塞回去,但你塞得回去嗎?面對現實吧!!!


沒有人一開始當媽媽就做得很好,但是覺得理所當然孩子要承受大人的暴力那是要不得的事情,況且會打小孩的人,有朝一日遇到會打小孩的保母、老師,你都沒立場講他,因為你做的事情跟他們無異,而受罪的也不是你,是孩子..「媽媽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

就像有人說小孩要打才會乖一樣,你當然可以認同,只是後果要自己承受...說白一點,有很多老師對待孩子時也是會取決父母的態度的

父母的態度是:我送你棍子,孩子不聽話你就打他,我在家也是用這一枝,很好用..你覺得你的孩子在老師心中會有他的價值嗎?如果你的態度是:我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很正當,老師亂來前會不會先三思?人都不想找麻煩..要是家長很介意孩子的傷痕,老師一定會儘可能避開讓他受傷的...

也許家長覺得保母只是輕拍手心,不是那種很暴力的打,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孩子還是知道我被打了、我不乖、被責罰...就像一個人情緒失控把刀子架在你脖子上,不管他有沒有劃下去,他都是個瘋子一樣...孩子的狀況常常被放大檢視,那大人的暴力行為就可以被默許嗎?請謹記:「天下沒有難帶的孩子,只有不肯用心進修、了解孩子的父母。」共勉之~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推薦序1 

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他的命運∕洪蘭教授


很多不良少年來自不當的家庭管教,父母常痛打孩子,不瞭解打完的後遺症是一生一世都去不掉的。有一個媽媽問我:「孩子不乖是不是可以打?」我問:「不乖是 指什麼?」她說,「比如說鞋子穿反了、作業寫得慢。」我很驚訝,這有什麼好打的呢?鞋子穿反,表示這孩子左右還分不清;作業寫得慢,表示他對這作業沒有興 趣,或是作業的難度超越他的能力。這都不是孩子的錯,為什麼要打呢?

  我想教改要成功,我們第一件事要做的便是給父母上課,教他們正確的教養觀。本書作者說得對,不是穿了西裝就是紳士;也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打孩子 是最壞的陋習,絕對沒有棒子頭下出孝子這回事。小時後,他打不過你,被你打,長大以後,他不打你就很運氣了。尤其是科學家在猴子的大腦中,發現了鏡像神經 元(Mirror Neurons),耳濡目染的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美國在實驗上發現,三歲以前,每個月被打過二次以上的孩子,到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比沒有被打過的高了二 倍,科學家雖然在人體中找到了暴力基因,(在X染色體,短臂P.11的地方),但是基因只佔29%,其他71%的暴力來自後天的潛移默化,孩子從小看父母 用拳頭解決問題,長大後,動不動拳頭就使出來了。


  有個媽媽說,她每次打完孩子都很後悔,但是脾氣不好,無法控制自己不打孩子。這其實不是理由,請想一想,當老闆罵你時,你有罵回去嗎?你不敢,因為你 知道你會因此而丟飯碗,但是我們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其實就是以大欺小,看準了他打不過你,他還沒有自己謀生的能力,要靠你養,他不敢把你怎麼樣,所以打孩 子真的是父母大欺小的心態造成的。作者講的對,有能力就不需要暴力,書上講了很多打孩子的後遺症,看了令人心驚,請父母千萬不要再打孩子了。


附上:尹建莉~不要做「不打不成器」的暴力父母   出處: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