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就不需要暴力

打罵孩子可能會解決眼前的一個小問題,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大隱憂,內心的創痕會伴隨孩子一生。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能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能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當下社會仍氾濫著對「打孩子」惡俗的麻木和容忍。

人類文明傳承到今天,農業不會退回到刀耕火種,軍事不會退回到弓箭斧頭,醫學不會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動輒退回到野蠻粗暴。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由於父母教育觀念的不同,孩子的教育生態環境就有著從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異。

 

打罵孩子是一種陋習也是惡習。一個用肢體暴力與語言暴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罵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靈理智全部失控,只能從體力上尋求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出一個人的真性情。許多人,他們在公司、在朋友中表現得謙和並富於教養,唯獨在他們最親愛的孩子面前,不自覺地流露出粗野。

 

有一對夫妻,兩人都在知名企業工作,是真正的「白領」階級。我們兩家的孩子差不多年紀。他們一直不能接受的是,他們的兒子為什麼那麼不成器,總是嘆息自己孩子成績差,自律性差,脾氣暴躁,羨慕我有個好女兒,直說他們命不好。我知道他們經常很輕率地打罵孩子,我總是勸他們不要那樣對待孩子,並告訴他們孩子懂不懂事,不是買彩券碰運氣得來的,孩子是教育出來的。

 

打罵,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有一次和這位「白領」階級媽媽聊起孩子們小時候的事,她說她的兒子從小不聽話,很小的時候,到賣場吵著要買東西,不讓他買就躺在地上哭,不起來。她忿忿不平地說:「光因為這種事,不知打過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過多少次﹂,說明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孩子雖然因為這個問題吃了很多苦頭,但一直沒得到一個正確的觀念,沒培養出理性,在屈服和反抗間始終沒找到原則,孩子都被搞糊塗了。

 

兒童身上屢屢不能夠解決的問題,背後一定有家長教育方式的錯誤。打罵是家長們最常用且運用得最得心應手的一種方式,但它也是最沒效、最具破壞性的一種。每個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孩子的「不聽話」,都不需要用打罵來解決。

 

孩子進商店亂要東西的事我也遇過。記得圓圓在三、四歲時,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買一種加了很多色素的飲料。可能是她看到別的小朋友喝過,而這是我堅決反對的。我很肯定地告訴她這個不能買,不衛生,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喝這個。她當時很生氣,不肯離開那個地方,最後乾脆躺在地上哭鬧。

 

我不生氣,就像平時看她玩沙子一樣,若無其事地等著她。在等的過程中我還看看別的商品,和售貨員說說話。她發現我不生氣,不在意她的脾氣,哭鬧得更厲害了。

 

地面很涼,也很髒,她的衣服全弄髒了,路過的人都在看她。我沉住氣就是不著急不動怒,等她哭不動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氣問她,我們走吧?她看我來關心她了,就又開始哭鬧,我就又像沒事似的站起來,在她面前閒逛著等待。

 

就這樣幾個回合後,她沒力氣了,我又蹲下微笑著問她,好了嗎?可以走了嗎?她瞭解到再鬧也就只能這樣了,於是乖乖地站起來。我拉著她的小手,就像事情發生前一樣,高高興興地走了。

 

我連一句責罵的話都沒說,也沒再跟她講道理,因為道理剛才已經講過了。圓圓從此後再也沒提過要喝那種飲料。而且,凡是我態度肯定說不買的東西,她就不再堅持,非常聽話。

 

教育小孩子其實多麼簡單,孩子哪裡用得著去打罵呢?每一次小衝突都是孩子的一個學習機會,家長耐心而真誠地去解決一個小衝突,也就解決了以後一連串相關的問題。

 

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聲稱「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這樣一種信念上的誠實。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氣。

 

 

 

父母不要有「強盜邏輯」

又有一次,這位﹁白領﹂階級爸爸無意中說起最近把讀國中的兒子打了一頓,因為兒子把剛買的一萬多元的進口越野車丟了,車子才騎了一個月。

 

唉,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嗎?

這時我想到,我剛花七千元買的攝影機,鏡頭被圓圓不小心摔壞,換一個就花去兩千元,而我一句責備的話都沒說她,甚至連「以後注意點」這類提醒的話都沒提。摔壞的一瞬間,孩子已看出來我有多難過,她自己也很難過,這就夠了。難道因為我沒給她一個告誡和提醒,她以後就不知道要小心了嗎?家長少說廢話,孩子才會認真對待你有用的話。

 

孩子闖禍都是無意的,也是成長中的必然現象,為什麼我們不能原諒孩子無心或無意下所犯的錯誤呢?況且,孩子闖了禍他自己心裡就很痛苦,充滿著內疚感。

 

家長的打罵只是讓他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他感受到大人的不體諒,心裡發展出叛逆情緒,同時也失去內疚感。經常這樣來「教育」孩子,他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對什麼都滿不在乎了!

 

我開玩笑地問這位爸爸,你上次丟了手機,那手機好像也很貴,回家後老婆打你了嗎?他知道我是針對他打兒子的事說的,笑了,說:「怎麼能把我和兒子放到一起?他是孩子,我是大人啊。打他是讓他記住教訓,是為他好。」家庭教育中這種強盜邏輯很多,打孩子說成是「為孩子好」,發脾氣說成是「教育孩子」。打了人還要把這行為說成是「愛」,讓被打的人來領情,天下有這麼不講理的嗎?

 


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要把他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家長當然都不是聖人,會經常因孩子的問題有情緒起伏。但我們一定不能任性,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不高興就打罵孩子。家長要確立一個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時候,不論任何原因,都不打罵孩子。要記住,凡透過打罵能解決的問題,透過態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解決。打罵孩子會形成習慣,一旦形成了,就不容易改正。

 

 

 

洪蘭教授的共鳴

童年期不當的管教會造成性格缺陷父母打罵孩子是孩子長大會動手打人最大的原因。三歲以前每個月被打過一次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比沒有被打過的孩子高了兩倍,研究者發現孩子性格缺陷是他童年期不當管教所造成的。

 

 

出處:尹建莉 / 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