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薦書籍,名稱:「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為什麼該讓幼兒多玩一點,少背一點」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2202

 

 

咩媽解讀:

這本書跟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有品德的好寶寶都很適合買來送給新手媽媽...裡面的文獻跟資料都是經過考證的,但是這本「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又比「0~5歲寶寶大腦活力」又難一點、有深度一點,需要有點教育底子的讀起來比較不辛苦...


書中也是一樣講到很多關於教養孩子的迷思,例如:商人總是利用爸媽害怕孩子輸給別人的弱點去進行行銷、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光碟、標榜對智力有助的媒體及器材都是無效的...


愛因斯坦也沒玩過識字卡啊,那為什麼他的智力舉世聞名呢?因為他的媽媽是依照他的興趣去給予陪伴及注意的


過了一百年..一樣證實對孩子及大腦最有效的是什麼?是親子之間的關係建立還有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孩子的需要及互動...這些就足以給孩子很有效的刺激跟大腦促進了!!!

 

此書的主軸為「玩=學習、玩得越多=學得越多」,這是很多大人都不相信的事情,玩怎麼可能等於學習?玩等於盲目、浪費時間...如果要對孩子有益,提早在學習的路上贏過別人就應該要去補習珠心算、左右腦開發、上才藝課等等。事實上,那些都是對孩子沒有助益的,如果要孩子「真的學習」,首先應該順著她的發展跟興趣去走...那樣才能養出有學習動機的孩子來...

 


下面是書裡擷取的一些內容,大家可以參考、反思一下...

 

==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p43

親子之間的互動亦能提昇孩子的智能發展,不需要家長刻意做太多。透過聊天,家長無形中鼓勵孩子以敘說法陳述一天的活動內容。當孩子這麼做時,父母等於是協助孩子練習作文學習說故事的技巧,這項能力將來在學校的課程學習便能派上用場。另外,鼓勵孩子告訴你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可以炫鍊孩子的記憶力,讓他們回想發生過得事,並找出事情的重點,然後組織起來告訴你。這樣可以讓孩子瞭解並表達他自己的生活經驗---換句話說,以遊戲的輕鬆態度思考、學習並累積詞彙。

 

==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p142

當研究人員計算父母對話中的否定與肯定用詞數量時,結果真的挺令人瞠目結舌。根據統計,白領階級的孩子平均每小時聽到32句肯定用語、5句否定用語,大約是6:1的比例;藍領階級的孩子每小時大概會聽到12句肯定用語、7句否定用語,比例為2:1;至於領救濟金的孩子則每小時大概會聽到5句肯定用語、11句否定用語,比例為1:2。這些數據上的差異,以及家長給這些正在牙牙學語孩子的訊息,其影響力之大,非同小可,一點都輕忽不得。

 

白領家庭的孩子發言時受到大人的重視,貧困家庭的孩子則只有被命令的份。白領及藍領家庭的孩子經常被鼓勵發言,並不時受到讚許;而領社會救濟金家停的孩子只能聽任父母指揮,對他們日後的自信心發展一點幫助也沒有。

 

哈特教授及瑞斯理教授提出親子間跳社交舞的比喻,非常適合拿來描述正在牙牙學語的孩子與其父母間的親子交流互動。他們表示:「除了鼓勵孩子發言,並提供他們語言學習機會之外,親子間的對話是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要件...對父母而言,最重要的適合孩子一起跳舞的次數...三歲以前是孩子語言成長的關鍵時期...對於孩子日後的語言表現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在這三年中,孩子幾乎是完全依賴父母決定採取哪種舞步。語言技巧仍未發展成熟的兩歲孩子,需要的不是語言專家,而是和他們練習語言的舞伴。孩子需要從父母那獲得的是時間,而非技巧。」

 

換言之,孩子如何學會說話,還有他們是否能擁有大量詞彙的重要關鍵,是儘可能多和他們對話。對話不但對語言發展有益,同時更能拓展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並讓他們主動與外人溝通交流。之前提到不同的親子互動模式,不但和孩子累積字彙詞庫有很大的關聯,同時對他們日後的智商亦息息相關。因此,家長和照護人員的首要工作是多和孩子進行「對話之舞」。

 

==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p216

智力與表現能力以及混淆兩者的危險性

我們已經談過,智力的主要關鍵是:如何學習、如何汲取常識、如何應付週遭環境等。然而,當今我們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促使我們著重在孩子有多少知識,而不是看他們如何習得知識。八十歲的貝碧嬸婆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個週末她到親戚家玩橋牌,一看到四歲的喬許,總要他背誦字母給她聽;還有,大人玩牌時,喬許如果能認出牌面上的數字,嬸婆又會高興地大大讚許一番。在大人的眼光裡,喬許這個孩子特別聰明,因為他能「表演」。我們常會對孩子說:「唱你學校學得那首歌給奶奶聽。」或跟家裡的訪客說:「泰德會寫他的名字喔,要不要他寫給你看?」如果孩子願意配合,在客人面前作秀表演倒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的作秀表現並不代表他有很高的智力,而是代表一種表現能力。

將智力與表現能力混為一談,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反應,但伴隨而來的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能夠做出某些行為或事情,和能夠睿智地運用知識,完全是兩回事。

 

==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p315

不同玩法:聚斂和擴散

智能的玩法有多種形式,有些玩法甚至能加強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學家提出「聚斂」問題和「擴散」問題。聚斂問題只有一種解決方式,解決聚斂問題的最佳例子,莫過於課堂上及考試測驗的優秀表現,因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擴散問題則有許多解決之道,例如:玩積木時,可用積木蓋出各種不同形狀的東西。解決擴散問題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因為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許多研究的設計都旨在觀察玩具如何影響孩子解決擴散問題的能力,我們來看看亞曼拉和麥可兩位小朋友在這項實驗的表現。

亞曼拉是個言行舉止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的三歲半孩子;麥可則是個結實健壯、做任何事情都精力充沛的小男孩。研究人員給亞曼拉及幾個同齡孩子一些只有一種解答的聚斂性玩具玩,如:拼圖。當亞曼拉那組的小朋友埋頭拼拼圖時,麥可這組的小朋友則玩擴散性玩具,比如有多種可能性的積木遊戲。兩組小朋友皆興高采烈地和同伴玩著指定的遊戲玩具。接下來,研究人員對這些孩子們進行擴散問題研究,他們要兩組小朋友各用手邊四十五個正在玩得東西,做出一個小村莊。研究人員很仔細地觀察這兩組小朋友的進行步驟,先是數出需要的拼圖/積木,然後為村莊的每棟建築取名。麥可的這組因為已經接觸過擴散式的玩具,所以他們能夠做出較特殊、而且命名也較具創意的建築。他們像小螞蟻般忙碌地搭蓋小村莊,遇到阻礙也不輕易放棄,不斷地從錯誤中學習。亞曼拉這組孩子的表現則迥然不同,他們之前玩得是只有一種答案的聚斂性玩具,當他們遇到擴散性問題時,只會重覆同一種解決方式,結果一再地困在死胡同裡。他們也比麥可的那組孩子容易放棄。亞曼拉這組的孩子似乎認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種,而麥可的那組則表現出不愁沒辦法的樣子。麥可這組孩子的創意似乎源源不絕。

然而,店裡的那些昂貴的教育學習玩具,到底屬於哪一種呢?大部分是聚斂性玩具,它們通常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因為這些玩具的目的在於要孩子快點學會技能。在上述研究中,麥可和她的同伴們不但在解決問題上的手法深具創意,對事物也會比較堅持且具高度熱情。這些辨識我們期望孩子能養成的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一昧地要求孩子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以後他們上學之後自然會學到這種技能。當問題能有答案的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能努力去追求;但我們同樣也希望孩子能跳出既定框框,做多元化的思考。創意和創造力究竟從哪來呢?從無拘無束、無人管教、自由自在地玩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