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呱呱墜地之後,藉著各種感覺訊息不斷輸入大腦,開啟一連串的學習而建構各種能力。透過感覺訊息 和身體運作不斷地互動和協調,人類也由簡單的身體反應去完成一項簡單的目標,逐漸發展成較高層次目標的複雜動作,這就是人類邁向更成熟學習能力的指標。其 中,最重要的是大小肌肉發展。
大小肌肉各有所司
三軍總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楚恆毅指出,人們常講「七坐八爬」,就是指baby從坐、爬等粗動作開始向外探索,並與之互動,相較六個月大之前對外界刺激所表現的各種行為模式,大部分是受了「原始反射」的影響,此刻已轉為隨自我意識的活動了。
在動作發展中,分為粗動作與精細動作,楚恆毅醫師解釋,粗動作指的是嬰兒較大動作的發展,包括頭頸部、軀幹,還有四肢等稱為「大肌肉」的動作跟控制;細動
作則是指由手、眼負責的「精細」動作,包括手臂、手掌、手指等稱為「小肌肉」的運作,以及嘴唇、顎、舌頭、眼皮、眼球的活動。
原始反射vs.姿態反應
以「原始」稱之,表示是不成熟的;「反射」則是無須思考,會立即對刺激做出反應。楚恆毅醫師解釋,以動作的發展來說,新生兒剛出生時從只會平躺到會翻身,
這期間,「驚嚇反應(突然給予聲音或肢體的刺激,孩子會像受到驚嚇般的揮舞雙臂)」常常可見。原始反射有許多種,有一定的發展順序,也有一定的消失順序,
大概約六到八個月後,就見不到什麼原始反射了。但相對地,自2〜14個月之間,baby也會逐漸發展出終身都存在的「姿態反應」,例如摔倒時,會向前伸出
雙臂保護自己的「降落傘反射」,或快滑倒時試圖保持平衡的動作。
動作發展原則與能力
粗細動作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與原則,當大肌肉成熟,可促成身體神經體系更細緻發展,小肌肉的掌握也才能愈來愈好。
粗動作
由頭到腳:楚恆毅醫師解釋,當頭頸部肌肉成熟後,才到軀幹,再到四肢,因此,嬰兒通常都從頭頸部的動作先發展,依序是肩膀、胸背部,然後是上肢,最後才到骨盆、臀部,還有下肢動作的發展。
由近端(軀幹)到遠端(肢體):依
照由頭到腳的發展原則,baby才能慢慢從抬頭、逐步發展到翻身、手撐趴姿、手撐坐姿、獨立坐姿、站立及行走等功能。這些動作需要等到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成
熟並有效控制後,方能再分化許多局部動作,當身體局部的動作可完全控制後,baby才能整合並進一步發展較複雜的粗動作技能。
而這些發展約以六個月大為分水嶺,六個月大以前,頭部和軀幹上部的發展速度較快,當六個月大以後,下肢的成長速度加快,身體比例隨之改變,新生兒期的「頭重腳輕」現象漸漸消失,身體的重心也隨之下移。
粗動作在能力展現上包含:靜態的穩定力(如坐立、站立)、移動能力(如加速跑步)與球類操作能力(投擲、接球與踢球),加上由前兩者共組的協調力,可逐漸發展複雜的粗動作,如騎三輪車。
0〜36個月粗動作發展里程碑
月數
|
能力 |
bobo初體驗紀錄
|
0〜1
|
趴在床上聽到聲音會轉換臉的方向。 |
個月 天
|
2
|
以直立的方式抱寶寶,頭能夠抬起來。 |
個月 天
|
5
|
翻身(有能力從俯臥變仰臥) |
個月 天
|
6
|
坐著的時候,會設法移動上身去拿一個較遠的東西。 |
個月 天
|
6
|
從仰臥翻身成為俯臥。 |
個月 天
|
7
|
不必大人協助,自己會用雙手和雙膝做出爬行的姿勢。 |
個月 天
|
7
|
不必靠著任何東西而能坐著,至少維持60秒鐘以上的平衡。 |
個月 天
|
9
|
可以不同側手腳交互的方式爬至少1到2公尺。 |
個月 天
|
9
|
會用手拉住東西站起來。 |
個月 天
|
9
|
拉著他的雙手時,會移步走。 |
個月 天
|
11~12
|
會扶住家具或其他東西的邊緣,自己側行走一步。 |
個月 天
|
11~12
|
能自己平穩地站著,不必任何支持。 |
個月 天
|
12
|
示範從坐到站,寶寶跟著做。 |
個月 天
|
13~14
|
至少會走3到4公尺,以腳跟先著地的方式,而且兩腳間隔的距離不會太大。 |
個月 天
|
14
|
會以爬行的方式上樓梯。 |
個月 天
|
14
|
會拉著玩具(如汽車)走。 |
個月 天
|
15
|
會自己爬上大人的椅子,坐在上面。 |
個月 天
|
15
|
聽到音樂時,會隨著音樂做出跳舞的動作。 |
個月 天
|
16
|
會用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踢球或其他東西。 |
個月 天
|
15~18
|
會自己上、下樓梯。 |
個月 天
|
19~20
|
會丟球。從後上方往前下方投擲。 |
個月 天
|
20
|
會跑。 |
個月 天
|
24
|
會雙腳跳兩次(或兩次以上)。 |
個月 天
|
24
|
自己爬上滑梯且自己溜下。 |
個月 天
|
26
|
有能力不依靠任何東西單腳站著一秒鐘以上。 |
個月 天
|
29
|
很平穩的跑,而且9公尺需時6秒以內。 |
個月 天
|
31
|
下樓梯時,有能力從第二階或第三階跳下。 |
個月 天
|
36
|
會自己踩三輪車。 |
個月 天
|
細動作
發展時間長:從孩子出世起,就具備了細動作的能力,只是在前兩三個月並不明顯,因發展順序之故(從遠端到近端),但之後的細部動作即陸續發展,楚恆毅醫師
說,父母若仔細觀察,出生兩個月到三個月後,可發現baby可緊握一樣東西,已不再是剛出生時,你握住他會有原始反射動作而已。
過程複雜:以手眼協調的能力來說,是高度神經系統運作的結果,他舉例,baby看到糖果想要吃,進一步用手拿起糖果放入口中,過程中,包含視覺、知覺傳遞到中樞神經,經過一連串迅速的處理後,產生神經肌肉動作的複雜過程。
細動作在能力展現上包括:手眼協調(在原始反射時即已訓練)、手部精細動作(如10個月大時會換手、一歲多會塗鴨)與感覺統合(神經連繫與反應恰如其分,
是一種自然發生的過程)。每一項精細動作都需要baby從刺激、經驗、訓練與學習中發展而來。
0〜36個月細動作發展里程碑
月數
|
能力 |
bobo初體驗紀錄
|
0
|
把手指放到寶寶的手心,他會自動把手握起來。 |
個月 天
|
2~3
|
緊緊地抓住擺在他手中的玩具。 |
個月 天
|
3~4
|
會自己搖動手裡的小玩具。 |
個月 天
|
4
|
會把玩具或其他東西放到嘴裡。 |
個月 天
|
5
|
會拉動或弄縐紙張。 |
個月 天
|
5
|
會用一隻手拿起東西。(註:初生嬰兒拿東西都要用兩隻手,不會用一隻手。) |
個月 天
|
6
|
會用玩具或小東西敲打桌面。 |
個月 天
|
7
|
把小積木由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 |
個月 天
|
7
|
當寶寶一隻手拿東西,再給他一個時,會用另一隻手來拿,而且原來的東西也沒有放下。 |
個月 天
|
8
|
把手指伸入瓶口或其他東西的小洞。 |
個月 天
|
8
|
用兩手搬起比較大的物件。 |
個月 天
|
8
|
會用兩手拿起小杯子。 |
個月 天
|
9
|
會拍手。 |
個月 天
|
9
|
會用兩個手指尖(拇指及食指)拿起一顆小東西,如葡萄乾。 |
個月 天
|
11
|
會把一些小東西放入杯子、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 |
個月 天
|
11
|
會自己把襪子脫下來。 |
個月 天
|
12
|
會同時玩兩種以上的玩具。 |
個月 天
|
12
|
坐著滾球。 |
個月 天
|
12
|
翻書或雜誌時,會一次翻兩、三頁。 |
個月 天
|
13
|
會重疊兩塊握兩塊以上的積木造一個塔。 |
個月 天
|
14
|
會用筆塗鴨。 |
個月 天
|
17
|
會把瓶子的蓋子打開或蓋上。 |
個月 天
|
18
|
已出現慣用手。 |
個月 天
|
19~20
|
用5個(或5個以上)木塊垂直疊高成一個塔。 |
個月 天
|
22
|
丟球給他時,他會去接。 |
個月 天
|
23
|
會一頁一頁的翻圖畫書。(若一翻就兩、三頁,不算通過。) |
個月 天
|
23~24
|
會畫直線。 |
個月 天
|
25
|
用小剪刀剪東西。 |
個月 天
|
34
|
玩黏土或其他可塑造的東西,如湯圓。 |
個月 天
|
34
|
可自己畫出一個圓圈。 |
個月 天
|
發展好‧為各項能力發展扎根
看似複雜的大小肌肉發展歷程,並綜觀發展里程碑的內容,不少父母或許會擔憂「我的孩子都
做得到嗎?」受訪的復健科醫師和職能治療師都表示,排除有病理問題者,只要提供孩子充足的適當刺激與練習機會,基本上都應該會自然發展,但關鍵在於「是否
給了孩子展現能力的機會」及「是否讓他不斷練習使能力更加成熟」。
大肌肉成熟,人類的身體才能安定下來,不致好動不安;穩定的大肌肉將帶動小肌肉的靈活度,以利進行更加精細的動作。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傅中珮
指出,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的好動表現,卻未能深思其背後出自生理發展的需求,經常以為「孩子不乖」而限制其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對粗細動作能力的養成勢必有
程度不一的影響!
以前大家總認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隨著愈來愈多對大腦的研究發現,「感覺動作」是0〜3歲的嬰幼兒學習不可或缺之要件,如果粗細動作能力發展很 好,未來的各項能力發展都能奠基在穩固的基本盤上,對大腦的發展絕對充滿「利多」,甚至可反過來說「四肢發達,頭腦一定不簡單」!傅中珮治療師提醒,父母 有必要多了解嬰幼兒的發展里程碑,以免「誤會」是孩子調皮。
發展不好‧影響一輩子
別小看粗細動作發展不佳的影響!楚恆毅醫師說,孩子若粗動作發展不好,不僅動作看來笨拙,且因肌力差,無法從事如攀爬等較費力的活動,而習慣用「逃避」態
度面對,因此被誤認是「不合群」,進而喪失與人相處的正常學習機會。至於細動作發展不佳,動作協調能力不佳,孩子在未來的學習時易感力不從心,學習成效將
大打折扣,甚至終其一生都受到影響。
楚恆毅醫師指出,發展優劣的差距雖愈來愈大,卻不會無限制的差下去,約在五、六歲時,能力發展已趨近成熟,再來就是品質的差別了!品質好,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品質不佳,事倍功半。
出處:2008年11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