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寶寶過了二歲之後,語言能力突然增進好快,只要不要”番幫”(台語),幾
乎可以達到溝通的境界,感覺越來越沒有隔閡了。原來語言天賦同樣需要給予大量刺激,才能誘發孩子的潛能,如何擅用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幫助他開口表達,是啟發寶寶語言智能的重要關鍵。兒童心理學家認為,2~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此時期可說是寶寶語言能力爆發性成長的關鍵,他們學習口語非常快
速,且對學習語言充滿渴望,在日常生活中,應盡可能跟寶寶說話,語調及方式如同大人間對話即可,無須用刻意用小孩的說話方式表達,發音及內容盡量要正確、
清晰,讓孩子能學會更多字彙與發聲,更能培養邏輯性的思維。
後來查詢幼兒口語能力發展,得到一些收獲:
一、口語能力發展的歷程
一般而言,幼兒學說話的進程是相似的,大抵歷經幾個階段:
1.一歲前的咕咕發聲、牙牙學語的語言準備期:
嬰兒會發出「嗚」的聲音和人互動,並且以哭聲宣示他的欲求。牙牙學語的嬰兒以發聲為樂,雖然溝通並非他發聲的主要目的,但是嘗試發出他生活周遭所聽到的口說語言,是為未來的口語能力奠基。
2.一至一歲半的單字句語彙期:
用單字或疊字來命名或代表他生活周遭所熟悉的事物,並且會以動作、聲音、手勢輔助,例如用「噗噗」代表汽車,「喵喵」代表貓咪。此外,由於語彙有限,同一語彙可能代表不同意義,有時會因被會錯意而生氣。
這個階段的經驗是,寶寶指著一大堆東西說要”這個”,
媽媽:這個嗎? 寶寶:那個.. 媽媽:這個嗎? 寶寶:那個..
媽媽:這個嗎? 寶寶:
哇…(大哭)
媽媽:這個嗎? 寶寶:

後來解決之道就抱著讓他自己拿。
3.一歲半至兩歲半語彙量爆增的多字句電報期:
本階段幼兒的語彙量爆增,並且會以兩個以上的語彙串連成電報式語言。此外,他們的語言理解力也日益進步,能聽懂複雜句,同時喜歡模仿他人進行仿說。
本階段幼兒的語彙量爆增,並且會以兩個以上的語彙串連成電報式語言。此外,他們的語言理解力也日益進步,能聽懂複雜句,同時喜歡模仿他人進行仿說。
這個階段的經驗是,寶寶在這個階段的語彙大量增加,會表達許多意思,不過因為寶寶的囈語,常常也會聽不懂他在表達什麼。比如:
寶寶:姐姐ㄌㄟ? 媽媽:姐姐去上學。 寶寶:姐姐ㄌㄟ? 媽媽:姐姐去學校ㄚ。 寶寶:姐姐.姐姐. 姐姐…
(大哭) 媽媽:
…。 原來他是要嘴嘴(奶嘴)
。



果ㄐㄧ --> 果汁。 留奶 --> 牛奶。 ㄚ步 --> 散步。
出氣 -->出去。 不細 --> 不是。 肌樂 -->雞肉。
公爺 -->公園。 西蛙 -->西瓜or青蛙。 ㄚ油 -->加油。
bi-bo-bo --> 洗澎澎。 ㄢ媽ㄢ爹 --> 乾媽乾爹。
喝王了 -->喝完了。 擠車車 -->騎車車。 狗壁-->隔壁。
喝王了 -->喝完了。 擠車車 -->騎車車。 狗壁-->隔壁。
除了單字語彙外,也會慢慢表達完整的句子了,不過也會有倒裝句的問題,比如:
騎車車 --> 車車騎。 洗屁股 -->屁股洗。 坐爸爸車車-->爸爸車車坐。
4.口語能力較精熟的文法期和複句期:
以三歲以上的幼兒為主,其口說能力益加成熟。
二、協助寶寶發展口語能力的途徑
為了協助寶寶發展口說能力,父母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咀嚼能力,增加口腔功能
根據調查顯示如果一歲以後的寶寶仍以牛奶為主食,錯過斷奶期會影響寶寶的口腔咀嚼功能,進而影響其發音。因此在一歲前後漸進地以半固體、固體為主食來取代 流質是必要的;練習用杯子或鴨嘴杯喝水也可以增進口唇的閉合能力。此外,長時間的吸吮奶嘴或手指都對開口說話有不利的影響。
2.日常例行活動,口語描述說明
學說話的寶寶雖然他所用的字句有限,但是已具備聽得懂許多語彙的能力,因為這些語彙可能來自日常生活反覆聆聽的結果,因此不要因為寶寶不會說話而不跟他說 話,反而可以利用日常反覆的作息來累積他的語彙量。例如吃飯、洗手、如廁、睡覺等,和他進行口語的命名活動、描述活動、比較活動、說明活動和下指令活動。
3.親子共讀賞析,繪本朗誦閱讀
當寶寶對圖片開始有興趣時,就可以進行親子共讀活動。繪本可以選擇日常常見圖片,有重覆性語句,幼兒可以參與互動,有感官操作設計,方便寶寶翻閱的紙質等。有時利用家人照片、報章圖片來自製書籍,亦有不錯的學習效果。
4.兒歌簡潔重覆,指謠唱作俱佳
有押韻或節奏的兒歌如小皮球、城門幾丈高等對寶寶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此外手指謠如大拇哥、炒蘿蔔等都是非常有趣的口語遊戲和手指遊戲,具有鼓勵寶寶開口說話的功能,並能增進親子關係。
5.娃娃扮演遊戲,誘發說話動機
語言的使用必須有社會情境,並且具溝通的目的。有些心急的父母要求寶寶端坐,正式地教他說話,這種方式通常事倍功半,並且違反語言學習原則,甚至要求寶寶開口說話,造成他過大的壓力反而適得其反,不願開口。因此利用日常進行扮家家遊戲,來誘導他的說話動機。
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要人際間一來一往的輪流對話,因此看電視僅是單向被動的訊息接收,對口語能力的助益有限。常和寶寶說話是影響他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寶寶表達不清楚時,告訴他「慢慢說,不要急」,並且用比寶寶所表達的語句稍複雜一點的句型回應,相信他將會是個有信心說話的寶寶。
資料來源:巧連智
為了協助寶寶發展口說能力,父母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咀嚼能力,增加口腔功能
根據調查顯示如果一歲以後的寶寶仍以牛奶為主食,錯過斷奶期會影響寶寶的口腔咀嚼功能,進而影響其發音。因此在一歲前後漸進地以半固體、固體為主食來取代 流質是必要的;練習用杯子或鴨嘴杯喝水也可以增進口唇的閉合能力。此外,長時間的吸吮奶嘴或手指都對開口說話有不利的影響。
2.日常例行活動,口語描述說明
學說話的寶寶雖然他所用的字句有限,但是已具備聽得懂許多語彙的能力,因為這些語彙可能來自日常生活反覆聆聽的結果,因此不要因為寶寶不會說話而不跟他說 話,反而可以利用日常反覆的作息來累積他的語彙量。例如吃飯、洗手、如廁、睡覺等,和他進行口語的命名活動、描述活動、比較活動、說明活動和下指令活動。
3.親子共讀賞析,繪本朗誦閱讀
當寶寶對圖片開始有興趣時,就可以進行親子共讀活動。繪本可以選擇日常常見圖片,有重覆性語句,幼兒可以參與互動,有感官操作設計,方便寶寶翻閱的紙質等。有時利用家人照片、報章圖片來自製書籍,亦有不錯的學習效果。
4.兒歌簡潔重覆,指謠唱作俱佳
有押韻或節奏的兒歌如小皮球、城門幾丈高等對寶寶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此外手指謠如大拇哥、炒蘿蔔等都是非常有趣的口語遊戲和手指遊戲,具有鼓勵寶寶開口說話的功能,並能增進親子關係。
5.娃娃扮演遊戲,誘發說話動機
語言的使用必須有社會情境,並且具溝通的目的。有些心急的父母要求寶寶端坐,正式地教他說話,這種方式通常事倍功半,並且違反語言學習原則,甚至要求寶寶開口說話,造成他過大的壓力反而適得其反,不願開口。因此利用日常進行扮家家遊戲,來誘導他的說話動機。
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要人際間一來一往的輪流對話,因此看電視僅是單向被動的訊息接收,對口語能力的助益有限。常和寶寶說話是影響他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寶寶表達不清楚時,告訴他「慢慢說,不要急」,並且用比寶寶所表達的語句稍複雜一點的句型回應,相信他將會是個有信心說話的寶寶。
資料來源:巧連智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