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報專訊】小朋友流口水看似平常, 但快到兩歲仍口水流流,則可能是口腔肌肉發展遲緩,對外觀、學說話、日常社交都會構成嚴重困擾。有言語治療師指出,吹笛、吹氣球、吹泡遊戲,皆有助訓練口 腔肌肉。另外,若家長過分溺愛子女,經常把食物剪至稀爛,或會阻礙兒童的口腔肌肉發展。

快4歲的俊俊說話字字清晰,全靠過去兩年不斷下苦功。兩年前俊俊經常流口水,只能說單字,連簡單的「爸爸」、「媽媽」也說不清,又常拒絕吃要咀嚼的食物,直至向醫生求診,才知口腔肌肉發展遲緩,嘴唇與舌頭張力不足,以致言語和進食出現障礙。


拒吃需咀嚼食物 不懂叫「爸」「媽」

言語治療師潘文瑋表示,口腔肌肉包括唇部、舌頭、下巴3部分,日常說話、吞食物、吞口水皆靠三者互相配合。口腔肌肉發展遲緩患者因嘴唇不夠力,連簡單的英文字母「P」也發音不準,加上舌頭及下巴不協調,會把「la」讀成「ya」,更無法讀出「梨」、「鳥」等中文字。

潘文瑋指出,三至五成有發音問題、及八成有咀嚼問題的兒童,要先鍛煉口腔肌肉才能改善病情。她透露,口腔肌肉發展遲緩的求診者主要是兩歲兒童,也有年長至七、八歲的;甚至有小六學生上課期間不停流口水,直至求診方知是口腔肌肉有問題。


剪碎食物反阻肌肉發展

口腔肌肉發展遲緩成因眾多,包括先天智障、曾經中風    、學習較同齡小朋友慢等,環境因素亦是原因之一。潘文瑋指出,現今父母過分溺愛子女,怕幼兒不懂咬食物,經常把食物剪至稀爛,即使子女到了3、4歲,仍會 先把食物剪碎才給他們進食,這或會阻礙兒童口腔肌肉正常發展。

潘續指,口腔肌肉發展遲緩並非「無藥醫」,透過訓練可改善病情,美國有一套「三步治療方案」,利用如咬合棒、吹氣球、吹笛子、吹氣球及牙膠等特製工具,有系統地慢慢強化唇、舌頭及下顎的力度、活動及協調能力,根治流口水問 題之餘,也可改善發音。她表示,若及早求診,一般只需半年訓練就可改善。

出處:明報  10月 24日 星期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