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某次去吉隆坡演講,一個媽媽跟我說:「我的孩子,今年滿三歲,他一向非常乖,很聽話,因為過敏,我從不給他吃巧克力,有一天他跟婆婆去公司,有人送一盒巧克力來,婆婆就每個人發了一顆,他也得到一顆,他馬上吃了那一顆巧克力,我稍後剛好也到公司,看到他的前面有一張巧克力紙,我就問他,這是你吃的嗎?他說 是,我聽到就很生氣,就跟他說,你忘記媽咪不准你吃巧克力嗎?我要罰你一個月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看disc,不可以完game…結果我兒子馬上就說,媽咪,我沒吃巧克力,那是別人吃的,我就去問婆婆,婆婆說『巧克力是我給的,是我讓他吃的!』所以我確定他是有吃掉那一顆巧克力,老師,請問你,我的孩子本來那麼乖,他為什麼要說騙話,明明有吃,承認他有吃,後來又要說騙話?」


我靜靜聽她說完,又微笑點頭地聽她婆婆搶著說一頓話,她很著急又再問我一次,「老師,我的孩子為什麼對我說騙話?」


我專注地看著這位媽媽的眼睛,斯里慢條地一個字一個字說:「因為-----他!」我一說完就感覺到,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讓她整個人震動了一下,她偷瞄了婆婆一眼,給我一個「我不懂,希望你解釋」的表情,但是我知道她懂,真的懂得那句話,所以她震撼、 心虛、不知所措。


「一個減肥的大人,很喜歡吃巧克力,都可能耐不住,先吃這一顆再說,你也會有不能吃的東西,可是忍不住就先吃了,有這樣的事情吧?」她點點頭,「難道小孩子的自我克制力,一定非要比大人好嗎?」


她低頭不語,實際上,她暗自希望孩子的自我克制力比媽媽強,更比其他小孩子強,這是她對孩子的遠大期望,唉!可憐的孩子,「所以他吃掉那顆巧克力是正常的,他只吃一顆,表示有記得你的禁止令。而且只吃一顆,應該不至於讓他的過敏馬上發作吧?」


這個媽媽不甘 心 地點點頭,「這就對了!吃一顆也沒什麼了不起,你可以告誡他不可以吃太多,以免過敏發作,若是發作是你自己日子難過,所以自己要記住什麼東西是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太多,婆婆給他一顆,也是想吃一顆也無所謂嘛,哪個孩子不愛巧克力?」


「那他為什麼一下子說有吃,一下子又堅持說沒吃?」啊哈!這才是重點!


「他本來是很誠實的,一點都不想說謊!是你逼他要說謊,一個三歲的孩子受不了巧克力的誘惑,吃了一小顆,就要接受這麼嚴重的剝奪性處罰,其實他也搞不清楚一個 月有多長,他只知道他最喜歡的事情都不能做了,嚇壞了!他還不懂修飾與假裝,為了不要被處罰,所以才有這麼粗糙的說謊!如果你一直以這種標準對待他,那次 就是他的第一次說謊囉!以後他還是必須要說謊,而且託你的福,說謊技術越來越厲害,變成說謊高手!還是媽媽親自訓練的呢!」這位媽媽聽我說完後,在炎熱的 天氣下,臉色似乎一陣青白。


用這個三歲孩子說謊的例子,去推論13歲孩子說謊的原因,就極明白不過的,對孩子來說,說謊的理由很單純,因為他很想做某件事情,卻不被允許,並且被知道之後,也不會被原諒,還會有大麻煩,所以『必須』說謊,以便去做想做的事情,這是以孩子的立場來看說謊這個行為,若是大人不能以孩子的立場來解析孩子的行為,就永遠不可能有效糾正孩子的錯誤。


每一個大人在做小孩的時候,都曾經為了類似的理由而對父母與老師撒過謊,謊言有大有小,若你說你從沒如此,那麼大概不是正常人。


大人常常忘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孩子,也曾經說過謊,所以話又說回來了,孩子說謊,父母常常有如此的疑問「為什麼孩子喜歡說謊?」


他們真的喜歡說謊嗎?

不是女巫要替孩子們找藉口,孩子真的不是喜歡說謊,而是不得不說謊,也是必須說謊,因為大人們沒有給小人們不說謊的空間,此空間就是商量與原諒


第一個讓孩子不說謊的空間凡事可以商量,願意聆聽、了解孩子的 心 聲,父母願意嘗試去接受自己不太喜歡也不太懂的事物。


父母這時候就會緊張地問,他若是要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我也必須跟他商量嗎?是的,你必須先有機會知道他可能會去做哪些所謂傷天害理的事情,然後才可能讓他不去做,因此,你與他之間必須有商量的空間與機會。


第二個讓孩子不說謊的空間讓孩子知道,即使他做了天大的錯事,不管是故意,還是不小 心 ,父母都還是會原諒他,並且願意跟他一起解決問題,他就不需要說謊。


此時父母又要憂慮又生氣地說:如果他犯了滔天大錯,我也要原諒他嗎?這不是縱容他犯錯嗎?是的,犯的錯越大,你更要原諒他,因為他此時更需要你原諒,並且幫助他更新行為,幫助他以後不會再犯錯。

 

要幫助孩子不說謊,必須要看到孩子說謊的情緒。

身為大人的我們,說謊時會不會有罪惡感呢?會不會擔 心 被揭穿呢?一定會的。媽媽買一件二萬元的名牌皮包,怕老公罵,騙說路邊攤買的,只賣390,此時是否眼光游移, 心 情忐忑不安呢?如果騙過了, 心 中暗爽,成功了就暗爽的情緒,又加強下次需要說謊時的動機;若是媽媽失敗被捕, 心 中就暗自發誓下次要買更貴的,絕對不給老公發現,更加強說謊的動機與精密度。


說謊的孩子也是有罪惡感的, 心理過程跟大人一樣,因為罪惡感,在父母面前戰戰兢兢,生怕謊言被揭穿,他們會很警覺地躲著父母,逃避父母的問候與關 心 ,若是父母態度有點偵測或是追問的氣味,他們因為作賊 心 虛,言行舉止就會閃避,甚至突然發怒,表現出的態度讓父母很不悅。


繼續這樣下去,親子關係於是陷於惡性循環,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會越來越負面,並且成見日益加深,又導致孩子對父母的態度越來越不好。


而說謊的孩子心裡頭也有著父母看不見的負擔,因為說謊,造成 心 理壓力,無形中累積越來越多的情緒,甚至到情緒麻痺的地步,變成不會再感覺到罪惡感了,反而視說謊為理所當然,習慣性合理化自己的說謊行為,雖然孩子表面 上說自己說謊有理,其實一連串的說謊,已經減損了孩子原本有的正面自我概念。


父母最擔憂的,其實是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很輕易地就說出一個謊言,又很輕易地說出另一個謊言以圓上一個謊言,滿口騙話,說得天花亂墜,臉不氣不喘,小時候 經常有說謊的需要,自我訓練的機會就相對提高,長大就變成一個說謊高手,有無這樣的大人呢?當然有,這都是長期訓練下來的段數。


說謊的副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也影響深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變成說謊高手呢?除非你要把他訓練成金光黨,否則大多數爸媽都不希望孩子變成說謊高手吧?


希望孩子根本不喜歡說謊,就從商量與原諒開始吧!


停一下,轉個彎!--為了什麼,一定要說謊?

孩子最容易為了什麼事情而說謊?大概脫不了以下這四大項

1.      去大人不准去的地方。

2.      與大人不認可的人交往。

3.      做大人不允許的事情。

4.      犯大人不願饒恕的過錯。

以上的「四大不」,大人的出發點,好聽一點是為孩子好,難聽一點是為自己省麻煩,給孩子很多的「不」,孩子若乖乖聽從這些「不」,大人就能夠省很多聆聽、溝通、協商的工作,大人越想省下這些功夫,相對之下,就增加更多孩子說謊的可能性與必須性。


其實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為了可能傷害自己的事情而說謊,當孩子可能因為這些事情而說謊時,父母更應該想盡辦法讓孩子不必說謊。


面對或是對付現在的孩子,父母已經不能說「你老爸說不准就是不准」、「我是你媽,你就是要聽我的」當你說了幾次這種很跩的話之後,某一天你突然發現,他已經連謊言都不想跟你說了!


因此當你覺得孩子的慾望、計畫與癖好,有所不妥的時候,最好能用超越前一代父母的智慧來與孩子進行雙邊會談,在和平的會談桌上,停頓自己既定的結論,停一下,轉個彎,問題一定變得比較不那麼困難:

停一下:停頓你的舊模式,探索「為了什麼?」

1.          讓「為了什麼?」能夠在親子之間清楚浮現。以願意完全傾聽孩子給出的所有答案為前提,在進一步討論之前,對於孩子的答案,不可責罵、批評、否定,只是聽到,並且想辦法問出更多。

2.          針對「為了什麼?」所衍生的答案進行討論,雙方腦力激盪,整理出此慾望、計畫、癖好,目前對孩子的利與弊,以及未來的利與弊,會不會衍生出什麼負面問題?對家庭成員與父母有什麼影響?


轉個彎:轉到雙贏又雙滿意的目標

1.          孩子可能因此決定放棄或是改變原本的目標,也可能是父母改變原先的想法,轉而支持孩子,也可能完成一個綜合性的結論。

2.          與孩子一起評估能夠完成此慾望、計畫、癖好的能力以及可用的資源,接著,父母表明願意給予多少協助。


除了說謊事件,親子之間的危機事件也可以此模式來轉換與解決問題情境,不只可用在親子之間,也可用在夫妻衝突的溝通與協商中。


但是夫妻之間絕對不可以使用『處罰』概念,配偶不是你的孩子,不需要你管教,也不可以管教。

 

 

 

出處:愛孩子要有效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