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大概早已注意到,零歲的寶寶哭鬧是家常便飯。大名鼎鼎的行為心理學家約翰華生便勸告父母,如果寶寶每次哭鬧就跑去抱他們的話,那等於是變相鼓勵寶寶哭 鬧(這樣寶寶以後只能做個愛發牢騷的小老百姓,休想當叱吒商場的大企業家了!)。根據他的理論,父母應該讓寶寶“哭一哭”就好,免得寵壞他們。另一方面, 佛洛依德(Freud)和艾瑞克森(Erikson)一派便持相反看法。他們會反駁說,對孩子的哭鬧適時做出反應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權力,並給他們學習空間找出另外其他方法提出要求。


  幸好後來有幾位研究人員決定將這兩派理論付諸行動,就母親與嬰孩的實際行為互動進行實驗。放任寶寶哭鬧和寶寶一哭便將他抱起,究竟這兩種作法當中,哪種寶寶的哭鬧次數較多呢?巴爾提摩的約翰哈普金斯大學兩位教授西薇亞貝爾(Sylvia Bell)及瑪麗愛因斯沃思(Mary Ainsworth)發現之前哭鬧時較常被大人哄著的寶寶到九個月大時,會比那些經常被放任哭鬧的寶寶較少哭鬧。這個結果告訴我們,當寶寶一哭鬧,照護者便立刻去哄抱他,等於讓寶寶知道他是受到呵護的;或許能讓寶寶對環境產生一種信任感。


        而那些經常受到照料的寶寶不再哭鬧之後,取代之的是什麼反應呢?說話、手勢比劃、發出嗯啊聲或與媽媽或照護者以目光接觸。毫無疑問地,使用這些溝通方式比哭鬧更進步。總之,回應寶寶的不舒適感,接著便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


再舉個例子:超級市場裡,提姆賴在地板上,四肢在空中亂揮,哭鬧不休。這就是他要求媽媽買M&Ms巧克力糖的終極手段。聽起來像是個兩歲的磨人精吧?他32歲的時候還會這樣嗎?幼童究竟需不需壓抑他們的沮喪感和失望呢?他們這樣撒野是不是哪裡出問題了呢?心理學家所謂的自我情緒規範,這條路走來並不平順。再者,加上性情方面的差別,同一種解藥並不適用於每個孩子。


  但想想看,如果每次一遇到不如意的事便要放聲痛哭;或者如果有人妨礙到你,你便立刻跳上去痛揍對方一頓。這樣你能保住工作嗎?有人敢跟你繼續做朋友嗎?你會 不會因此吃上官司呢?然而,要找出最理想的方法控制情緒並武裝自己的情感,得花上好幾年時間,以及智慧的累積才能辦得到。調節情緒包括能同時應付正面及負 面的感覺(有趣的是,成人的心臟病發作可以是因為壞消息或好消息而造成!)。



躲貓貓也能調節孩子的情緒

  因為我們的父母或照護者在我們小的時候幫助我們學習調節情緒,所以我們現在知道如何從喜悅或悲傷中的激動情緒中緩和下來。想想看一些具懸疑性的遊戲,如躲貓 貓和捉迷藏等。從表面看來,它們也許只是有趣,可以打發時間的遊戲;但事實上,這些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康乃爾大學醫學中心的丹尼爾史登(Daniel Stern)醫生對躲貓貓(Peekaboo)提供很有意思的分析,並且讓我們了解父母如何協助幼童調節他們的情緒狀態。


   史登教授指出,這種典型的循環式且高潮迭起的親子遊戲可一直不斷反覆進行。爾文不可能自行玩這個遊戲,這遊戲需要兩個人才玩得起來。整個遊戲經過充滿歡 愉的懸疑感、期盼以及一點點的恐懼感。這個做爸爸的對爾文的情緒狀態夠敏感,所以他會在認為爾文已經接收足夠的刺激,玩過幾次後便見好就收。這就是我們對 待嬰孩應有的正確態度:我們為他們創造刺激感,然後從中調節他們的情緒狀態。很少有父母會在玩這個遊戲時,玩得太過火把孩子惹得哇哇痛哭(不過,的確有這 種父母,他們的行為已經瀕臨虐待邊緣)。


  從很早開始我們便協助寶寶調節他們的負面情緒。當寶寶哭叫時,我們會把他們抱起來。但如果發生在夜晚時,我們也許會決定讓寶寶自行打算如何讓自己安靜下來。 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許多寶寶沒有和父母同睡一間房,寶寶半夜哭醒的話,他們必需自己想辦法在沒有別人在身邊提供溫暖呵護的情況之下,繼續入睡。


  情緒規範無法從課程或教學錄影帶中習得,它是從現實生活中學到的。只有現實生活才能引出情緒的廣泛範圍與深度,而這些沉重情緒反應通常會導致幼兒做出哭鬧不休、撒野等反應。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你曾嚎啕大哭好長一段時間,到最後連氣都喘不過來嗎?那種失控的感覺一點都不好受。即使有些小兒科醫生會表示:「撒野時別管他們!」,但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孩子葫蘆裡賣著什麼藥。兩歲半莎拉的媽媽便告訴過我們:「每次我任由莎拉撒野或耍脾氣時,她總是無法自行回復鎮定。所以我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分散她的注意力。如果我任由她發飆的話,我總要花上一個小時抱她,哄她,她才會好。」那是因為莎拉還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把自 己從哭鬧狀態中抽離回神。同樣的回應方式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孩子!小孩子各有他們獨特的性情。有些孩子會比別人對事情反應更強烈,感受也比較深刻。有些孩子能很快從失望的情緒中回復過來,一副沒事的樣子再繼續過他的日子。再者,孩子的年齡,或更確切地說,他們的情緒調節發展程度,扮演著極重要角色。意即, 讓18個月大的孩子抓狂的某件事,可能到他20個月時便顯得微不足道了。

 


出處:寶寶情緒分析與規範<<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Rainy 的頭像
    happyRainy

    HappyRainy的部落格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