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下來都宛如1張白紙,雖然幼兒的天生氣質會使他有特定導向的行為表現,不過,外在環境以及常接觸到的人事物也會影響其人格養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要照顧者──爸爸、媽媽,因為你給的教養方式和環境會影響bobo的人格養成喔!
從大人的回應中建構自我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校幼保科專任講師楊琳表示,每個孩子都會有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也就是常聽到的「氣質」,氣質會讓bobo的個性朝特定方向發展,不過,性格也不是全受限於天生的基因或氣質,仍然有些外在因素會產生影響。
其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就會影響孩子如何表現個人本質,如同一般成人,幼兒會從他人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達到平衡的互動模式,且父母在和子女互 動時,會不自覺地從動作與情緒傳達出訊息,bobo即從大人的回應來建構自我的意義,也就是說,如果家長老是對孩子感到不滿,很少給予正向的關懷和讚美, 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漸漸地就較少表現自己,長大後,顯現出來的態度就是較畏縮的,因此,大人給與孩子的每個回應常會影響其人格發展。
0歲就要開始教養
腦神經學研究發現,0~3歲是大腦最敏感的期間,此時接受到的刺激會促進腦神經元的銜接,在此時期,來自外界的影響會特別大,明新科技大學幼保系教授張玲 芬指出,因此,教養要從0歲就開始,而不是認為在嬰兒時期只要照顧好生理需求即可,實際上,進入3歲後,bobo已經是1個獨立的個體,有行動的能力、也 有控制周遭事物的能力,還可與人進行溝通,因此,3歲前給予的教養顯得特別重要,特別是家長給的照護和每個回應都會影響孩子。
3大要素影響父母教養風格
既然父母的教養風格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那麼,又是什麼影響了父母的教養風格?楊琳表示,1個人從小到大所接觸到的都可能影響日後的所做所為,而在教育孩子當時,所處的情境及身心情況也會產生影響:
1. 父母本身:過去,自己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環境都會影響日後的教養方式,可能承襲,也可能發現其中的缺失而有所改變,楊琳表示,個人特質也會在這之中產生作用。另外,孩子的出生是否在家庭的期待與計畫中,亦可能影響對待孩子的方式。
2.
情境因素:父母自己本身的處境也會影響心情,進而影響教養方式,如父母親的工作、婚姻及健康情況。另外,楊琳指出,若是整個家庭的社經水準偏低,經濟負擔
較重,也容易使父母親採用偏向專制的管教方式,注重懲罰和紀律;而若是高社經地位的家庭,管教子女時會傾向溫暖開明與誘導的方式,強調孩子成就、創造及獨
立的性格。
3. 子女因素:孩子本身的氣質、性別和年齡與家中排行,亦與父母對待的方式有所影響。
解析!5大教養類型
家長的教養類型大致上可分為民主、專制、忽視、溺愛與不一致,但楊琳表示,多數父母親的教養類型會合併兩種以上,因此,建議家長了解各種類型的教養方式及 可能的影響,並檢視自己與孩子的互動狀況,而不是一味承襲舊有的教養方針或堅持己見,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找尋最適合親子互動的教養型態,才能真正發揮正面 的教養效益。
Type 1. 民主型
父母特色
顧名思義,民主型的父母在親子間的互動與溝通上是採開放且雙向的,不是只有父母有說話的機會和空間,孩子也能表達自己的意見,且楊琳表示,父母會當聆聽與協商者的角色。
若是孩子做了不被認可的事,必要時也會採取懲罰,但一定會和孩子說明懲罰的原因,也不會在外人面前大聲責備。另外,民主型的父母會接納孩子與生俱來的特
質,也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能敏銳察覺孩子的需求並給予回饋,而不總是命令孩子或指責孩子,讓孩子在合理的限制中做選擇,以學會為自己負責。
子女人格
民主型的父母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不會給他過度的規範和命令,在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個性較獨立,也喜歡挑戰新事物,對環境適應力佳。
Type 2. 專制型
父母特色
專制型的父母習慣以權力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是權威,什麼都得聽令於父母,但卻鮮少有孩子發表意見的空間,楊琳指出,專制型的父母對子女有很多規範,看起來較像軍事化教育,少有情感上的支持。
子女人格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扮演命令者的角色,若是bobo不聽令可能就會惹來麻煩,因此,孩子往往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性格上較為被動,態度也偏向消
極退縮,因為他認為有人會命令他,也唯有照著這個命令做事,才會被肯定,更因為如此,孩子較不動腦、選擇,長大後,也較缺乏思考、批判的能力。
Type 3. 忽視型
父母特色
簡而言之,忽視型的父母就是想省麻煩的父母,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免麻煩,但也盡量和孩子保持距離,不會回應子女的情感,一切都是以「方便」為最高原則。所以,若是孩子哭鬧,只要能安撫他就好,可能不會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安慰,也不尋求哭鬧的背後原因。
子女人格
由於長期受到父母的忽視,即使表達出情感,也只能得到父母敷衍式的關心,長久下來,bobo的情緒可能發展不良,會認為自己不受到重視,貶抑自我價值,人格偏向負面發展,且自小無法與最親密的照顧者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易與人疏離,而影響日後人際互動的發展。
Type 4. 溺愛型
第1型:放任
父母特色
放任型的父母會完全接納孩子的思想,讓子女自由發展,較少糾正孩子,當孩子一有情緒反應,會立即給予安慰,但對於其行為或言語上的作為,則很少要求及指導。
子女人格
在父母完全放任且信任的情況下,孩子較容易出現衝動和攻擊的行為,特別是男生,楊琳表示,由於從小就少了來自父母的規範與要求,養成較不尊重人、不注意禮節,及缺乏目標與學習動機。
第2型:過度保護
父母特色
這種教養風格的父母往往先替孩子做決定,因他們認為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比較好,並且相信自己的決策才是對的,楊琳指出,此信念的背後其實也代表了不信任子女的能力,更擔心孩子因為能力不足而吃苦受累,因此會盡其所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子女人格
由於從小身旁的父母對自己百依百順,並老是幫自己做好許多事,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甚少考慮到他人的立場,還可能有「本來就應該要幫我」的態度,在時常沒有能力完成或決定1件事的情況下,孩子也會隨著年歲增長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Type 5. 不一致型
父母特色
不一致是指雙親抱持不同教養方式,兩人沒有協調出一致性的原則,有時同一件事,可能媽媽說「不行」,但是爸爸卻說「沒關係」;還有另一種情況是,自身的原則朝令夕改,沒有設定好清楚的原則與界線,有時可以、有時不行,甚至是隨著心情更改。
子女人格
由於父母的規範不同且時常改變,子女也難以認同父母,並且無所適從,在適應上易出現困難,且缺凡安全感,不易信任別人,更可能回過頭來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
家長教養10大守則
家長應該時時檢視自己對待及回應孩子的方式,而孩子的日常行為是否也 已經受到自己不合適的教養方式所影響,楊琳說,如果能把握一些教養的基本原則,很自然的,就會成為最佳的教養風格。
1. 以身作則:父母親對孩子有所規範的同時,也要樹立學習與模仿的好榜樣,以免孩子心理出現「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的疑問。
2. 雙親教養態度一致:若是兩人發現教養態度不一致,應該私下協調出共識,避免在子女前面爭吵,或一前一後給予不同的行為標準,以免他們產生混淆。
3. 給孩子肯定:父母必須時常擁抱孩子,給予肯定、鼓勵與讚美,特別是當bobo有良好表現時,即使只是1件小事,也抱抱他並跟他說「你好棒喔!」讓孩子產生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增強這個良好的行為。
4.
接納其差異性:每個孩子天生下來就有其個別性,不論是個性或是發展,但是父母要能公平的對待每個孩子,接納個別差異,並依其性向與能力做引導。像是對於天
性怕生的孩子,到了新環境後就不應該強迫他立刻與人打招呼,而是應該給他多一點時間熟悉環境後,再帶著他和大家打招呼。
5. 讓孩子有自主權:許多父母會認為孩子還小,能力或心智都不足以自己做決定,但事實上,在有行為能力後,幼兒就已經是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孩子自主權,讓他練習選擇,並且要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而不是大人事先幫他處理好一切事務。
6. 親子協商規範與約束:每個家庭都有其原則和規範,在規定前應該要和孩子一起討論,甚至連破壞原則的懲罰也可一併討論,只要不遵守就要承擔當初親子協商出的懲罰。當然,有罰就有賞,如果表現良好,自然獲得該有的獎賞。
7. 犯錯時要糾正:當孩子犯錯時,除了給予懲罰之外,一定要告訴他理由,並告誡原由,讓他知道哪裡有錯,而不是不明就裡的挨了罵。
8. 時常自省:父母老抱著「這是為他好」的心態,也自以為這樣的做法是好的,事實上,孩子第一次來到這個世上,父母也是第一次面對這個孩子,一切都是新鮮的,應該和子女一起成長,並且不斷省視自己的教養方式,究竟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他。
9. 敏銳察覺:父母要能察覺bobo的需求,特別是情感上的,要能了解孩子為什麼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
10. 營造民主溫馨的家庭氣氛:如果整個家庭氣氛是開放的,父母和孩子自然會有平等的互動,這當然得靠父母用心營造,最要避免的就是老是命令,應允許孩子表達意見。
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lofy500/2131575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