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芝麻小事可能成為火爆場面的導火線,關係親密的配偶間,一不小心更是容易擦槍走火。

 

    「父母吵架,孩子遭殃」,研究指出,孩子在父母經常吵架的環境中,可能受到情緒、認知和行為等多方面的不良影響。情緒上,孩子易感受到生氣、憤怒、怨恨、失望、沮喪、自責、內疚等情緒。

 

    認知方面,他可能對父母產生不認同、不諒解的態度,且懷疑自己是導致父母吵架的原因,因而較容易出現負向的自我概念。在行為部分,則可能產生在學校成績不理想、在團體中退縮、與同學疏離等現象,容易違反校規、經常翹課,甚至結交損友,有反社會行為。

 

    父母往往因無法直接面對婚姻中的問題,婚姻衝突常藉由子女問題而爆發,孩子成為父母關係的「代罪羔羊」,被當成父母過度關切或指責的對象,因而加重孩子的壓力負荷,及造成親子間關係的扭曲。

 

    夫妻之間難免有意見不合、需要溝通的時候,父母儘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互相批評,父母宜找一安靜的獨立空間,理性地討論自己的問題。事後清楚地告訴孩子父母為何吵架,說明父母有自己的困難,與他無關。

 

    父母要常常以慈愛的態度擁抱孩子,和他說話,同理、撫慰他憤怒、失望、不安的情緒,耐心誠實回答他的疑問,讓他明白父母有父母自己的問題,與他的表現和父母對他的愛無關。父母應表明即使兩人因嚴重的意見分歧,無法繼續共同生活,對他的關愛不會改變,並且會有適當的安排。

 

    最糟的情形是父母以孩子做為攻擊對方的武器,例如:要求孩子傳話,強迫孩子做選擇「靠邊」,讓孩子處在莫衷一是、困惑矛盾的情境中,徒增心理困擾。

 

    配偶間相處有摩擦是正常的事,需透過不斷的溝通、磨合,互相瞭解、協調,才能達到共識。有人說吵架也是一種溝通,如何好好吵架,不會傷到彼此而達到深入瞭解的目的,最大的障礙在於兩人爭執時的情緒控制,因此建議配偶不要在情緒不佳時吵架。

 

    婚姻中雙方宜有自己的情緒出口,常常察覺婚姻中的負向情緒,可能是挫折或是憤怒。夫妻的事要自己面對,找時間理性討論,調整兩方的歧見,必要時求助專業婚姻治療師介入,以改善婚姻品質。

 

    每個父母心中最原始的想法都是要給孩子最好的,有時迫於種種條件或環境不允許,只能退而求其次。父母應在與孩子相處時,採取合作、一致的態度,儘可能顧及 孩子的心理需求、自尊心,即使物質條件不佳,仍要常常溫和地與他互動、談話,維持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以利孩子身心成長和正常發展。

 


出處:【2006/10/1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