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玫瑰疹讓許多新手父母手忙腳亂,徹夜難眠,因為很多小寶寶出生以來不曾發燒,就算發燒,體溫也從沒有高得如 此嚇人;而對臨床醫師而言,則是一項診斷上的挑戰。嬰兒玫瑰疹與痲疹、德國痲疹、猩紅熱、非典型猩紅熱、感染性紅斑(紅頰病)並列為常見的出疹疾病,又稱 第六疾病,和另五者最大的區別是皮膚上疹子出現的時間。另五者都是急性期發燒的當時,就會有皮疹表現,嬰兒玫瑰疹則是退燒後,才出現皮疹。



三分之二的嬰兒玫瑰疹是由第六型人類皰疹病毒(HHV-6)引起,四分之一的病例是由第七型人類皰疹病毒(HHV-7)引起,剩下的可能由其他病毒引起。


發生的年齡雖然以六個月到一歲半最常見,但是小至兩、三個月,大至兩、三歲的小朋友也都仍有可能會得到玫瑰疹,所以到三至五歲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感染過這種病毒。


而六個月前的小嬰兒則很少受到感染,這主要是因為在母體內時,經由胎盤所得到母體給予的抗體仍然維持相當的量,而不容易受到感染。在大約六個月大之後,來自 母體的抗體濃度減少,感染的機會也開始大增。男孩女孩均可發生,並無特別的差異。若單純由第七型人類皰疹病毒感染產生的嬰兒玫瑰疹好發的年紀會比較大,可以遲至兩歲以上。

 

因為嬰兒玫瑰疹並非只有一種病毒可以引發,所以在很少的情況下,可以重複發生。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其中以春天、秋天較多。這是一種幼兒常見、良性的感染,很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

 

嬰兒玫瑰疹通常不是病患互相傳播,而是由無症狀的大人經由口水將病毒散佈給這些幼兒造成。這些病毒進入寶寶的口腔、鼻腔或結膜後,接著將出現症狀。一般來說,一開始它可以有非常輕微的流鼻水、喉嚨發炎、結膜發紅、眼皮腫,或是在頭顱後側摸到小小的淋巴結,但這個時期常輕微到不會引人注意。一旦發高燒才開始 讓家長警覺,發燒溫度可高至攝氏39至40度,小嬰兒可能因發燒不舒服而顯得煩燥不安,哭閙聲使得父母及家中長輩十分牽掛焦慮,因此急急忙忙就醫,大多數嬰兒在發燒情形下並無痛苦的特徵,發燒極少超過5天,檢查時,除了喉嚨紅腫以外,頸部的淋巴腺或許有一些腫大的現象以外,兩個小臉頰會燒得紅紅的以外,也可能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涕之類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也可以發生瀉肚子情形,但小寶寶的不會有痛苦的表情,精神尚可,活動力佳,胃口也沒多大改變。



有時有於個人體質的關係而五%至十%可能因高燒發生痙攣,這也是嬰兒玫瑰疹偶爾需要住院的情況,但不必驚慌,因為這是良性的熱性痙攣。小寶寶因為高燒所引起的痙攣,熱性痙攣是幼兒因發燒合併神經症狀,多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幼兒,如同嬰兒玫瑰疹好發作的年齡,因為腦細胞的發育還不完全,高燒的時候,容易引起腦細胞之間亂放電的現象。亂放電就會引起四肢突發性的痙攣。手腳抽動、對稱性,多半持續2-3分鐘,父母們常會為此嚇得不知所措,擔心孩子會因為發燒痙攣 不止而造成腦部受損,甚至死亡。玫瑰疹引發發燒,其發生熱性痙攣的機會如同一般兒童,其痙攣為良性的,其神經學檢查包括腦波、腦斷層等檢查均屬正常,不同 於得到腦炎、腦膜炎之類的腦子本身疾病,所以並不會對寶寶有甚麼長久影響或後遺症,也不會進一步發生熱性痙攣及其他併發症,家長們不用過度擔心。


對於發燒不舒服的處理,比較適當的方法為給予口服退燒類藥物,穿著較寬鬆的衣服,鼓勵多喝水,尤其是讓寶寶沖個溫水澡,既能降溫又能讓寶寶的循環很快恢復正常,有助預防熱性痙攣。


燒退以後,小寶寶由身體到頸部出現許多細細的一點一點約0.2到0.5公分大小、輕微突起的玫瑰紅色小疹子,軀幹要比四肢來得多,小疹子不會癢,小寶寶不會因為癢而鬧情緒。


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開始起於軀體,疹子向臉部、四肢延伸,此時小寶寶並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現象。原來個個界線分明的疹子隨著數目增多,會慢慢融合和慢慢消退。大約一到三天內疹子會自動消失,身體上不會像得痲疹一樣有任何色素沉著或脫屑現象。

 


嬰兒玫瑰疹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在診斷上,病童發疹之前,玫瑰疹的診斷常常很難證實,通常要等到確實發出了疹子之後,家長和醫師才能以比較輕鬆的心情面對。也由於有太多其他可能的疾病,和玫瑰疹起初的高燒有類似的表現,所以說面對一個只有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病童時,一定要和您的小兒專科醫師好好配合及追蹤,務必排除可能的其他感染,以免延誤治療的契機。

 

 

出處:巧巧小兒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Rainy 的頭像
    happyRainy

    HappyRainy的部落格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