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蕁麻疹又稱為風疹,形成原因可分為過敏性和非過敏性。蕁麻疹通常會伴隨癢感,引起不適,常發生於嘴唇、眼皮、耳朵、手掌、腳掌等處。治療蕁麻疹,首先需找出發疹原因,並按醫師指示規則服藥,才能減輕及避免症狀再發生。


小文,三歲,身上不時有像蚊子叮咬的膨疹產生,斷斷續續已有三個月的時間,發作時有紅疹合併癢 感,過一陣子膨疹會自行消退,皮膚又恢復到和正常一般;也曾就診於小兒科醫師,說小文得到了蕁麻疹,給予抗組織胺治療,症狀就會改善,但停藥一段時間,蕁 麻疹又再復發,如此反反覆覆了幾個月,令家長十分困擾,是不是找出過敏原就能從此永絕後患?又聽醫師說慢性蕁麻疹要有耐心吃藥一段時間才能根治,但服用的 藥物會不會含有類固醇?長期吃藥對小文會不會有不良影響?平常飲食起居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才可以避免小文再度得到蕁麻疹?



何謂蕁麻疹?

蕁麻疹和目前在日本流行的麻疹是兩種不同疾病,不可混為一談。蕁麻疹是一種發作性、搔癢性,界限分明的皮膚局部浮腫,稱為「膨疹」。膨疹可能突然出現,維 持數分鐘至數小時即自行消退,膨疹一般不會持續超過二十四小時以上。蕁麻疹又稱為「風疹」,皮膚浮起的膨疹稱為「風疹塊」。在閩南語稱為「起凊膜」或「起 凊那」,也是指蕁麻疹。



過敏性與非過敏性蕁麻疹

蕁麻疹的起因可從過敏性與非過敏性兩方面來談。過敏性相關的蕁麻疹,為病患接觸到特定物質,例如:海鮮、酒精、花粉、黴菌、灰塵、藥物等,引發過敏反應, 皮膚因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產生紅疹或膨疹並有癢感。這些特定物質稱為「過敏原」,常見的過敏原是食物類或藥物類;此外,蚊蟲叮咬或動物的皮、毛屑也可能引起蕁麻疹。

有些蕁麻疹則與過敏反應無關,某些特定體質的病患,可因冷、熱、溫度、壓力變化、接觸到水或陽光而產生蕁麻疹;甚至運動、流汗、情緒緊張、洗熱水澡也會產 生蕁麻疹,這種稱之為「膽素型蕁麻疹」。有的人在衣物鬆緊帶束縛的地方,或是抓過、劃過、壓過的地方產生蕁麻疹,這種現象稱之為「皮膚劃紋症」。


蕁麻疹表現的方式也很多樣性,可以是小紅點、紅斑、不規則形狀的膨疹,由數公分至數十公分大小不等。蕁麻疹通常會伴隨癢感,引起不適。有的蕁麻疹產生浮腫 部位較深,使得皮膚腫脹肥厚,稱之為「血管神經性水腫」,好發於嘴唇、眼皮、耳朵、手掌腳掌等處,有時患者臉部浮腫有如豬頭一般。


若蕁麻疹發生於喉嚨,引起喉頭水腫,嚴重者可能有呼吸困難。蕁麻疹發生於消化道黏膜時,患者會有嘔吐、噁心、腹痛等腸胃不適等症狀。



服用藥物控制病情

小兒蕁麻疹並不少見,據估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小孩,在青春期前至少經歷過一次蕁麻疹發作。寶寶的蕁麻疹治療上與大人並無太大的差別,仍是使用抗組織胺藥 物為主,嚴重的病例或許要用到類固醇來控制病情。抗組織胺類藥物一般會有嗜睡、口乾的副作用,但在寶寶身上,有時反而會刺激中樞神經,造成興奮難睡。


此外,抗組織胺類藥物也會促進小兒食慾、有開胃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組織胺藥物治療,寶寶體重 都會增加,甚至臉蛋明顯變圓,令家長擔心是否醫師處方含類固醇的藥物,以至寶寶出現月亮臉、食慾佳、體重增加等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其實真的是不白之冤! 抗組織胺類藥物即使長期使用,對身體都沒有什麼害處,因此家長們不必顧慮太多。不可諱言的是,在嚴重蕁麻疹的情形下,類固醇是能快速控制病情的好藥,也為 不少醫師所選用。


當蕁麻疹已獲得適當控制之後,應考慮停用或逐步減少類固醇的劑量,以免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影響到 寶寶。一般急性的蕁麻疹在一到三週內都會完全恢復,因此需要家長和醫師密切配合,徹底把蕁麻疹治療好。門診常常看到的狀況是蕁麻疹發作時吃個幾天藥,一旦 沒發作,就自行停藥,如此反反覆覆,蕁麻疹病程拖過六週以上,變成慢性蕁麻疹,治療方面就不如急性蕁麻疹簡單,而且容易復發,即使沒有特定過敏原刺激,蕁 麻疹仍會一再發生。



過敏原測試助益小?!

有些蕁麻疹與特定過敏原有關,因此避免接觸過敏原有助於減少蕁麻疹產生。許多家長會要求作過敏原檢測,希望藉此來防止蕁麻疹再次發生。這種想法乍聽之下似乎蠻合理的,但事實上仍有所差異。


常見的過敏原是食物或藥物;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會引發蕁麻疹。食物過敏原的情況較為複雜,牽涉到 食物分解、代謝後的產物,食品添加物過敏而非食物本身過敏等,醫學研究文獻報告亦指出,食物是過敏原的機率比預期中低了許多,因此冀望作過敏原檢測來避免 蕁麻疹再度產生,結果是以失望居多,絕大多數是找不到過敏原;而沒有耐性或擔心藥物副作用自行停藥或對醫囑打折扣,往往就是蕁麻疹一再復發,造成大人小孩 不時奔波於診所、醫院之間。


當然作過敏原檢測也不是一無是處,對於嚴重難控制的蕁麻疹,還是可以作過敏原檢查,排除可能誘發蕁麻疹的因素,另一方面,若證實不是過敏原,也不必害怕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擔心到一大堆食物都忌口不敢吃,未免矯枉過正。


家長可觀察並記錄寶寶在何種情況下容易產生蕁麻疹,譬如:冷、熱、溫濕度、吹冷氣或吃特定食物或藥物之後,可以幫助避開誘發因素。


有些蕁麻疹產生與運動、流汗、情緒緊張、洗熱水澡等有關,這種「膽素型蕁麻疹」,家長可藉由避免 誘發因子來減少蕁麻疹的產生。食物方面,有殼海鮮類如蝦、蟹、貝類,花枝、墨魚、烏賊之類因組織胺含量高,易導致蕁麻疹產生,少吃為宜。至於魚類,如果夠 新鮮,並無大礙。蕁麻疹發作之際,會合併癢感,即使已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仍會忍不住去抓或抱怨不適,可使用清涼止癢製劑或溫水泡澡來幫助寶寶減低癢感及搔 抓。



按時服藥 力求根治!

蕁麻疹是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尤其是慢性蕁麻疹,病程長又極易復發,長期吃藥又怕對寶寶有不良的影響,的確讓家長們頭痛。治療慢性蕁麻疹,必須要有耐心長期抗戰,規則服藥,不自作主張,自己減藥或停藥。


抗組織胺藥物醫學上證實長期服用對寶寶沒有害處,除了少許口乾、想睡和食慾變好的作用,並無大礙。至於要不要作過敏原檢測,請聽從專科醫師建議,慢性蕁麻疹找到確切過敏原的機會不大,與其鑽牛角尖式的拼命抽血去作過敏原檢測,還不如遵從醫囑,確實服藥、減藥再逐步停藥,則慢性蕁麻疹也有根治的機會。

 

 

出處:2007年八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Rainy 的頭像
    happyRainy

    HappyRainy的部落格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