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孩子大都是天真活潑而樂群的,但并非每個孩子都如此,筆者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小女孩,她剛剛上小學,腦子雖然聰明,但對任何人其中包括自己的父母都 無親切感,從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據孩子的家人講,她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沒有恒心即缺乏堅持性,她只對新事物感興趣,但又不能持久,如剛上小學時,對功課非常 用心,但沒多久就不專心做作業了,最近學習跳舞,開始興致勃勃,過幾天就提不起精神了。這個孩子為什么沒有與他人的親昵感?為什么缺乏堅持性呢?我們試作 簡單分析。


  親昵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基本的感情聯系,它對于孩子將來踏入社會,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很大影響。  


   孩子的親昵感在一歲前就發展得相當好,如跟媽媽艱視,和媽媽啞啞學語,和媽媽身體接觸,看到媽媽就笑,離開媽媽就哭等都是這方面的表現,一般六個月之前 的嬰孩親昵的對象不會固定在某一個人,但七、八個月之后,就有特定的對象,這時陌生人的接觸和注意,反而會讓其坐立不安或哭泣。逐漸地,這咱親昵的對象由 父母擴展到同伴,親昵的內容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同,例如較大后,會要求給予稱贊和幫助。  


  孩子對任何人都無親昵,部分可能是天生氣 質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在發展中未能妥善地培養和愛護親昵感,傷害或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現在應當做的是,盡可能多地給予孩子時間,帶孩子一起玩,與孩子多交 談,談一些孩子特別興趣的話題。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地提供幫助,讓孩子感到與父母在一起時十分開心。  


  以上這些可隨時隨地去 做,但不能在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也無法很快地見到結果,例如,放學后,準備些點心給他吃,并和他聊聊學校的情況,假如他不談,切不要逼他,只要默默地幫 助他,多留心注意他的事。孩子逐漸可感覺和了解父母與自己的情感聯系。久而久之,相互間的親昵就能建立起來了,并可把這種感情推及到其他人身上去。  


出處:家庭教育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