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在孩子還沒學會語言之前,他們就已經先學會接收與表達非語言訊息。不論是透過表情(包括眼神接觸與臉部肌肉動作)、聲音(一出生就會哭了,不是嗎?)、 還是肢體動作(精細動作如手勢,粗大動作如手腳揮舞等),幼兒早已如火如荼地在和周遭世界進行互動。這一切的理由很簡單:為了生存。孩子必須努力了解這世 界運作的規則,一步步摸索讓自己順利活下來的訣竅,因此對外在訊息的感知和處理,在生命早期就已顯得非常重要。

 

      圍繞在孩子周遭的大人,最剛開始主要是父母,有些還包括外傭、(外)祖父母或其他親人。孩子會持續接收這些來自大人們的語言和非語言訊息,在自己的內心整 理後,歸納成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也就是”人生腳本(life script)”。除了正面的訊息,重要他人在自己年幼時發生、到現在還無法解決的心理衝突或困擾(負面腳本訊息),也會透過與孩子的互動中有意無意地傳 達給孩子,讓孩子將類似的訊息也寫入他們自己的人生腳本中(註:從父母的兒童自我狀態傳送至孩子的兒童自我狀態),使得相似的腳本訊息代代相傳。溝通分析 理論稱這些訊息為"禁令(injunction)",主要分為十二種類型:

 

  1. 不要存在 (例:不被期待的孩子、為了拯救婚姻而生的孩子)
  2. 不要做任何事 (例:過度保護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
  3. 不要親近 (例:與孩子缺乏身體接觸、早年喪親或父母離異)
  4. 不要重要 (例:台語:「小孩子有耳無嘴」)
  5. 不要像個小孩 (例:不准哭、要幫忙照顧生病的大人)
  6. 不要長大 (例:溺愛、限制交友/約會或適齡之成熟打扮)
  7. 不要成功 (例:過度批評及缺乏鼓勵)
  8. 不要做你自己 (例:凡事都要聽大人的)
  9. 不要健康、不要理智 (例:當孩子生病時給予過度關注)
  10. 不要有歸屬感 (例:家庭居無定所或時常遷徙)
  11. 不要思考 (例:你很笨,再想也沒有用)
  12. 不要感覺;不要表達感受 (例:凡事要堅強)

 

      這些禁令,很多時候是在反映父母親或重要他人自身尚未處理好的人生腳本問題,但孩子不知道是這樣,因此容易照單全收,奉為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如果父母親 了解自己的生命腳本是如何形成並且如何運作,就有機會幫助孩子免於形成某種形式的"禁令",讓他們往後的人生過得更順遂,不必一直揹著無形的十字架或包 袱。孩子在稍長之後,也可透過學習溝通分析理論來了解自己的人生腳本有何問題,並重新決定往後的人生要怎麼過。

 

原文網址:http://www.黃雅芬.tw/index-2_knowledge_2011071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Ra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